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让研究成为常态
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让研究成为常态杭州市学军小学 袁晓萍有一种培训,没有参与,你不知道精彩纷呈!有一个研修,没有进入,你不知道温馨如家!有一种交流,没有融入,你不知道头脑风暴!有一种学习,没有体
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让研究成为常态 杭州市学军小学 袁晓萍 有一种培训,没有参与,你不知道精彩纷呈! 有一个研修,没有进入,你不知道温馨如家! 有一种交流,没有融入,你不知道头脑风暴! 有一种学习,没有体验,你不知道学海无涯! 有一种对话,没有深入,你不知道豁然开朗! 研修平台,作为教师与更多教师间的纽带与学术中介,为教师的“自我反 思”和“同伴互助”提供了一个载体与平台,可以使老师融入公开性的交流及对 教学的审视,使教师获得公众的评论。 我们认为,与那些快餐式教研相比,主题化、课题化教研可以缩短老师的成 长过程,可以使更多的教师从边缘参与到中心参与,可以使新教师走向成熟,可 以使成熟教师走向优秀,追求卓越。 将“研究”纳入规划。 我们在推进“学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个 教研组在期初制定教研计划时,便要求将课题研究写入学期规划中.各个教研组 根据组内的现状与学科教改的前沿信息,制定切实可行并具有推广意义的课题, 以科研促教研,真正实现教学、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功能,从而拓宽教研组老师 的教学视野。 让“研究”成为系列。 随着教研活动课题化工作的日渐成熟与理智,我们意 识到过多地强调创新,有时更多付出的是一种 “一次性的消费”,长期这样做, 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获得的专业发展不仅浅显,而且零碎。于是,我们又开始思 考如何实现课题化教研活动的系列化、一体化的发展。 让“研究"体现参与。 和许多的教研组一样,作为一个基层的研究组织,我 们采取的是行动研究的模式。在我们以前教研活动中也曾经遭遇过这样的尴尬: 教研活动一开始,老师们一围圈,然后一低头,安静的一等待,组长的一等名,最 终结果就是权威所谓的“一引领”.这样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流失地不仅是他们 话语权,更多流失的是一种教学思考和数学思考。 ➢ 制度引领—-行走于硬制度与软文化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