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农村养老制度的构建与改革

农村养老制度的构建与改革我国有近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养老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农村养老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在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

农村养老制度的构建与改革 我国有近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养老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农村 养老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最 为薄弱的环节。在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受到了严重挑战。探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困境与对策,建立同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 老龄化进程中巫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现行农村养老保障方式剖析 当前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在内容上既有对传统制度的承袭,又有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的崭新发展,前者主要包括家庭养老保障、集体保障、自我养老保障, 后者主要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社区养老保障。 1.家庭养老保障。“老有所养”是中国传统社会沿袭下来的基本道德与伦理 追求之一,而这种道德与伦理的追求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实现形式。在中国农村, 传统的养老保障方式是建立在依托于土地之上的家庭养老方式,它是以家庭为核 心,以子女为载体,以老年人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而坐享天伦之乐为目标的 一种养老方式。农村家庭养老包括经济上的扶助、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安慰。 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既是我国广大农村最古老的养老保障方式,也是当前我国农 村社会保障的主要方式,大约占我国农村养老比重的90%。可以肯定地说,这种 方式曾经很好地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 的变革,这种养老方式的前提正被逐渐抽去,失去其经济和社会基础而变得脆弱, 但其在养老中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动摇,其作用也未被其他养老方式所取 代。 2.集体养老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农村集体经济时代所 特有的一种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指集体对农村没有劳动能力、生活来源和法定 抚养义务人的孤寡老人给予吃、穿、住、医、葬五方面的帮助,养老主体的日常 生活自理。该制度的形成来自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的五保内容。 从20世纪50年代起,各地相继兴办了敬老院,这种由集体雇佣专人照顾十几个 或几十个五保老人生活的形式改变了原来分散供养的五保供养方式。随着民政部 1

腾讯文库精编农村养老制度的构建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