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天津铁路分局职工子弟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沧州市天津铁路分局职工子弟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汤嘉琛
种要素加以研判,这场恶搞杜甫的网络快闪行动,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烟消云散。 河北省沧州市天津铁路分局职工子弟中学年高三语文下 2020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衰落,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章可循和超越常规逻辑的,即便是再 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普通的文化载体,也能突然之间成为某一时段的流行。然而,鉴于今年恰好是杜甫诞1300周 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无论如何,恶搞也是一种个性解读、另类表达,不妨 对这种网络文化宽容处之。 1. 6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9分,每小题3分)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 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 -03 -27) 汤嘉琛 6.关于“网络恶搞”,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鹃后传到微博, A.网络恶搞是以再编码、再创作为特征,以讽刺、幽默、游戏为视角的一种解构传统、 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 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网络风尚。 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杜甫是河南巩县籍名人,网友的涂鸦之 举遭到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痛批:“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B.网络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年轻网友借以释放内心压力,建构网络身价认同,因为 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网络亚文化现象。 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恶搞组图的方式成为舆论热点,恐怕是那些推崇和营销 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从目前报道来看,对微博中风头正劲的恶搞行为,无论是成都杜 C.网络恶搞是一种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意义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以寻求快 甫草堂,还是巩义杜甫故里,都持一种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但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 感和参与感为目的的偶然出现的网络狂欢。 视,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 D.网络恶搞是一种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为推动一场关于智 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年轻网友以讽;翩、幽默、游戏的视 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所作的个性解读、另类表达。 角,来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在知悉恶搞文化的网友眼中,凡是 7.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能够通过再编码、再创作而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 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酌对象。几年前红遍网络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网络 A.“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突然爆红网络,是那些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 恶搞的经典案例。 微博上的人们的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行为。 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认同 B.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审视这次“杜甫很忙”的恶搞狂欢,大可不必对此反应“过敏”, 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这些基于社会学、心 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大可不必这样恶搞。 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然而,单就最近这波 “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 C.“杜甫很忙”的网络恶搞其实并没有奇特的创意,但它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与 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 那些曾经流行过的恶搞相比就显示了突出的特色。 乐。 D.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依然会随时烟消云散,因为在网络文化大观园好像从来 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可能是 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 它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一方面,如今的微博俨然就是一个集聚了数亿围观者的广 场,分享资讯、寻找娱乐是这个广场的主流话语之一,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另一方面,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 狂欢队伍当中。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恶搞参与者实质上推动了一 A.网友经过再创作把杜甫涂鸦成似乎无所不能的形象,亵渎了语文教材插图中的杜甫形 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象,自然引来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是批评,对如此恶搞作者持基本否定态度。 不过应该看到,这波恶搞风潮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张普通的杜甫插图,其多样性和再创 B.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我们或许 作潜力其实并不高。这意味着,即便网友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嫁接到恶搞当中(比如将杜甫 不必对“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做太多高深分析。 恶搞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这张照片仍不具备长期流行的可能。’更何况,在“各领风 C.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这为令人捧 骚三五天”的网络文化大观园中,似乎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综合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