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劝学》问题拓展评价单

《劝学》问题拓展—评价单模块四、拓展提升:〔一〕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

《劝学》问题拓展—评价单 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 模块四、拓展提升: 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① 〔一〕师旷论学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 “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注释】①东阳徐生:即徐无党,欧阳修的学生。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以下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⑴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 A.所以为圣贤者 所以:……的原因 答: B.今之学者 学者:读书人 ⑵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C.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稍微 答: D.如水涌而山出 山出:从山间涌出 2、师旷关于人生少年、壮年、老年学习意义的论述,用荀子《劝学》中的原话说就是 5、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项 , A.鸟兽之为物 B.而为死那么同 这那么短文启示人们: 。 施之于事 那么又有能有不能也 〔二〕劝学 C.虽死而不朽 D.忽焉以死者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 能不朽而存也 三者同归于泯灭 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6、以下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A.本文用大量篇幅论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之所以不朽,并将“修之于身〞放在最 ⑴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高位置,“见之于言〞放在第三,明显流露出了重道轻文的思想。 答: B.本文第三段认为立言“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于此可见,文章难工,传世尤其不易,这 〔2〕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是自古以来文章之士的悲哀,作者借此警示徐无党,同时以自警。 答: C.文章通过比拟法层层筛选,一步一步推出中心,首先那么拿“施事〞与“见言〞比拟,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拿“施事〞、“见言〞与“修身〞比拟,从而突出修身为首要之道。 送徐无党南归序 D.本文题旨深刻,表达显露,愤语遍布全篇,愤愤之气溢于笔端,但是对学生徐无党却是爱 欧阳修 深言切,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充分表达了欧阳修的宗师风范。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那么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 〔1〕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译文: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那么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 〔2〕其群居那么默然终日如愚人。 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 译文: 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假设颜回者,在陋巷曲 〔3〕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肱饥卧而已,其群居那么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 译文: 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教材素材运用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 懂汉时有一少年陈蕃,自命非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采访,见他独居的院 内握提不堪,便对他说"再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据 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

腾讯文库(整理版)《劝学》问题拓展评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