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谈谈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近年来,随着水生植物应用的不断增加,水生植物种植设计及施工中暴露的 HYPERLINK "http://action.vogate.com/c/c.php?r=http%3A//
谈谈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近年来,随着水生植物应用的不断增加,水生植物种植设计及施工中暴露的 问题 也越来越多,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笔者曾在《中国花卉报》上发表了《水生 植物应用中的问题和建议》一文,下面还想专门谈谈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 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 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 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斑茅 (Sac-charumarundinaceum)、芡实(Euryaleferox)、再力花 (Thaliadealbata)、海寿花(Pontederiacolocasia)、红蓼 (Polygonumorientale)、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蒲苇 (Cortaderiaselloana)、大慈姑(Sagittariasagittfolia)、薏苡 (Coixlacrysinensis)等。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芡实25株 /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1.5-2.0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 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 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 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尤其是莎草科 (Cyperaceae)、灯芯草科(Juncaceae)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 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Juncussffusus)、 旱伞草(Cyperusalternifoliusssp.flabelliformis)等。密度偏稀,植物群体 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 管理 率。如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建议种植密度水生植物从分蘖特性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不分蘖,如慈 姑;第二类是一年只分蘖一次如玉蝉花、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第三类是生长期 内不断分蘖,如再力花、水葱等。针对这些不同的差别,种植密度可有小范围的 调整。不分蘖的和一年只分蘖一次但种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则应种密,对第三类来 说,可略为稀一些,但是竣工验收时必须要达到设计密度要求。 下面就常见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 1.沉水植物苦草(Valliseriamatans)40-60株/平方米,竹叶眼子菜 (Potamogetonmalaianus)3-4芽/丛、20-30丛/平方米,黑藻 (Hydrillaverticillata)10-15芽/丛、25-36丛/平方米,穗状狐尾藻 (Myrio-phyllumspicatum)5-6芽/丛、20-30丛/平方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