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鸿仙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株洲市鸿仙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褒贬分明的谥号 什么是谥号?这是在皇帝制度
湖南省株洲市鸿仙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 2021 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93 (分。每小题分) 1. 7-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褒贬分明的谥号 ? 什么是谥号这是在皇帝制度下(包括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时期),当帝王后妃、 “” 文武百官以及鸿儒耆宿和有忠勇义烈之举者死后,由朝廷或私家给予的盖棺定论性的 ·“” 称号。诚如《逸周书谥法解》说: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对位尊者或贤者死后给谥号,是皇帝制度下礼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在《礼记》规定 “‘’” 得很清楚。其《曲礼下》言,诸侯死后将要出葬时,言谥曰类,就是说,其手下或 “”“‘ 亲人应当向天子请赐谥号,这叫做请类。《檀弓上》也说:幼名,冠字,五十以伯、 ’”50“” 仲,死谥,周道也。大意是:幼儿时取名,行冠礼时取字,岁以后则以伯、仲等 字词来称呼;至于死后则要给以谥号。这些都是周朝礼制所规定的。 ?·“ 那么,谥号究竟起于何时呢《逸周书谥法解》说: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 ” 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这就是说,谥号这种制度起于周初开 “” 国功臣周公与姜太公死后临葬之际。而《世本》则干脆说,周公旦、太公望制谥法。 “” 清人方苞《谥法》也说:周公所以因而作谥法也。今人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 1983“ (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对此亦持肯定意见,称开创中国谥号制度者不能说是别 ” 人,只能归之周公。这是他为巩固周政权而制礼的一个组成部分。 “ 对此,王国维认为:周初诸王,若文、武、成、康、昭、穆,皆号而非谥也。 …… !” 谥法之作,其在宗周共、懿以后乎(《观堂集林》卷十八《通敦跋》)王国维的意思是 说,谥号制度当起于西周中后期。 郭沫若则在王国维的基础上,提出包括西周至春秋现今知道的历代周天子、诸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