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通用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早在五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用义素分析来研究不同文化社团的亲属词语关系,后来,语言学家也把义素分析运用到语言学中来。美国学者卡茨等人首先提出了“语文成分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早在五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用义素分析来研究不同文化社团的亲属词语关系,后 来,语言学家也把义素分析运用到语言学中来。美国学者卡茨等人首先提出了“语 文成分分析”(Componentialanalysis)的理论。他们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的最 小的语义元素叫做“语义原子”(sematicatom),就是我们所说的“义素”。“义素 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黄伯荣《现代汉语》)。 最近几年,在我国义素分析蓬勃兴起,语言学界发表了不少关于义素分析的文章, 但研究的范围比较窄,只局限于少数的语义单位如亲属称呼、颜色词等。义素分析 的运用范围谈得更少,几乎没有一篇涉及中学语文教学。本文试图结合语境,谈谈 义素分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分析方便,在这里,把义素分为“理性义素”和“附加义素”两类。“理性义 素”就是指于概念有关的义素,通常指字典或词典里可以查到的义素。“附加义素” 是指在理性义素之外的,我们能体会到的或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义素。 一、义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文学作品在中学语 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次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语文》(试验本)编排的文学作品课文约占课文总数的60%。这是由于文学作品 在语文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决定的。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可 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而“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强大作用只有通过语言的学习才能实现。 义素分析可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张志公先生曾指出:“由于历史的和其它种 种原因,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很不科学或不够科学的做法,存在着因此而造成的 不应有的浪费。”“要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逐步做到教学比较的科学化一些,先 决的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以往体会作 者用词的准确性,总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同义词来比较、判 断、缺乏客观的标准,科学性不强。义素分析可以深入到词义内部,把词义分为具 体的一个个义素。看各个义素与语境是否吻合,然后,再确定用词是否准确。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