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高二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3.2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其次卷(非选择题)两局部,共100分。考试用时90 分钟。留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历 史 试 题 2023.2 分。考试用时 说明:本试卷分第 卷(选择题)和其次卷(非选择题)两局部,共 I10090分 钟。 留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选择题答案按 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 上无效。考试完毕后,只需交答复题卡。 第 卷 ( 选 择 题 , 共 I 4 5 分 ) —、选择题:本大题共 15题,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哪一项 1. 《岳麓秦简》记载:“廿六年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 制(皇帝)曰:可。”《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巡游到湘山祠时遇 以南所封刊,臣敢请。大 风,几不得渡。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B.国家组织力气提高 A.政令消灭朝令夕改现象 天人感应观念影响巨大 C. D .皇权缺乏有效制约 2. :一是“务尽地力”,重划分土地,正式成认土地 战国时,李悝变法推行过两项主要措施私有, 进展农业生产;二是“平余法”,按年成丰歉和灾情大小的不同状况,有针对性地实行相应的收 放政策,因此“虽遇饥蚀水旱,余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缺乏也”。这些措施 A.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B.不利于封建商品货币关系的进展 C.抑制了手工业持续进展D.打击了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3. 从秦至汉武帝之前,对商鞅变法正面评价最为普遍;从汉武帝至清末民初,商鞅变法饱受 批判;清末民初至今,对商鞅变法的生疏渐渐客观。这说明 B.社会存在打算社会意识 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A. 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D. C.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 4. 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糖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 一 男子操耙糖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 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 工。该场景反映了汉代 A. 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生产关系革后农民乐观生产 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D.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 5. 年英国文官人数的变化表(单位:人数)结合所学与此表可知,这一时 表 1为1871-1939 高二历史试题第 页) 16 页(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