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的两朵艺术奇葩——《哈姆莱特》与《窦娥冤》的比较

东西方的两朵艺术奇葩——《哈姆莱特》与《窦娥冤》的比较摘要:《窦娥冤》和《哈姆雷特》是中国和西方著名的古典悲剧,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哲学的不同,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主体方面,哈姆雷特是

东西方的两朵艺术奇葩 ——《哈姆莱特》与《窦娥冤》的比较 《窦娥冤》和《哈姆雷特》是中国和西方著名的古典悲剧,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传 摘要: 统、宗教信仰、哲学的不同,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主体方面,哈姆雷特是一位独 立意识强但又忧郁的贵族王子,而窦娥则是一位在中国伦理道德的桎梏下缺乏独立意识 的没有地位的被压迫的弱者女性形象。在结构模式上,《哈姆雷特》表现为“一悲到底”, 而《窦娥冤》则出现大团圆结局。在审美效果上,《哈姆雷特》的审美价值是一个从怜 悯、恐惧到崇高的净化过程,《窦娥冤》则是一个从怜悯、悲愤到崇敬的教化过程。 《哈姆雷特》《窦娥冤》 悲剧 比较 关键词: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著名的一部悲剧,创作于十七世纪初,该剧以中世纪丹 麦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英国和欧洲社会的面貌。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之一,以中国元代社会为背景,描写善良的窦娥受恶势力迫 害含冤而亡的故事。两者虽然同为悲剧,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以及作家与欣赏者在创作和 欣赏过程中所依据的文化理念不同,人们对它们有着不同评价。就哈姆雷特来说,人们 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窦娥而言,人们就只用一个“冤”字来评 价。本文着重从悲剧主人公的角度,悲剧冲突角度,悲剧效果角度,悲剧结局角度来谈 它们的差异。 一,悲剧主人公角度: 中国悲剧主人公具有弱小善良的性格,几乎没有缺陷。 在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窦娥善良、坚韧和勇于反抗封建势力。窦娥是一个善良 的女子。第一折中窦娥的婆婆出门讨债,许久没有回来,于是她为婆婆担心:“婆婆索 钱去了,怎生这早晚不见回来?”后来在审讯窦娥的时候,窦娥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 但是一旦昏官要对她的婆婆施刑逼供,她怕婆婆挨打受罪,情愿认了死罪:“住住住, 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第三折中窦娥赴刑场时怕她的婆婆看 见了自己这副模样心里难受,不走前街而绕道走后街也可以看出窦娥的善良性格:“俺 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窦娥 在自己性命尚且不保的前提下,还想着不让自己的婆婆着急生气,这样的思想也体现了 她的心里亲人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的善良精神。坚韧,也是窦娥的性格中重要的一部 分,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才会断然拒绝张驴儿死缠烂打的追求,因为有坚韧的性格, 窦娥才会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才会在临死前发下三桩誓言 以证明自己的冤屈,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才会苦苦在楚州守侯多年等待沉冤昭雪。 她在受严刑拷打时尽管已经是“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飞。恰消停,才苏醒, 18 第页共页

腾讯文库东西方的两朵艺术奇葩——《哈姆莱特》与《窦娥冤》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