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告状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浅谈幼儿告状的成因及解决对策成年人所讲的“告状”,是指报告秘密或搬弄是非,是不正当的行为。而对于幼儿来讲,是不同的概念,是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正常现象。 儿童的道德认识还处于
浅谈幼儿告状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成年人所讲的“告状”,是指报告秘密或搬弄是非,是不正当的行为。而 对于幼儿来讲,是不同的概念,是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正常现 象。 儿童的道德认识还处于一个非常幼稚的阶段,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 也是比较贫乏的。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对于是非、好坏与善恶的理解,带有 明显的直观。什么是好,给我好吃的,和我一起玩就是好。玩具不借我而和别 人玩就是坏……孩子就是根据个别的现象,具体的小事来看待好坏,判断是非 的。由于年龄小,心理简单,心里有了什么思想,情感就马上表现出来,行动 也特别容易暴露。不像年龄大的孩子,心理比较复杂,善于掩盖自己的思想。 所以,往往由于一点小事,就极易引起他们的矛盾、纠纷,甚至动起手来。矛 盾多,纠纷多,当然,“告状”的也就多了。 孩子们头脑里的观念,是在家庭、幼儿园集体生活环境中,以及父 母和教师身体力行的熏陶中形成的,与他们平时所收到的来自各方面的“禁 止”“许可”有密切关系。 孩子爱告状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教师(或家长)对孩子实事 求是的告状要认真对待,及时予以正确处理,更重要的是强化孩子自我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淡化其“告状意识”或依赖心理。而如果鼓励他们的告 状行为,则会使其他孩子争相效仿,以致独立处理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更重要 的是,会使一些孩子养成窥视他人秘密的不正常心态,导致人格的畸形发展。 案例1:妇女节那天的美术课上,教师让幼儿在纸上画想送给妈妈 的礼物。佳×对我说:“老师,你看,他、他、(带点哭腔说)在我的纸上乱 画,这是我要给我妈妈的。” 原因分析:被别人欺负后,想寻求保护。 这种情况就属于依赖心理,4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不时会出现一些分歧,有些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和处理, 尤其是当自己受到了委屈,第一时间闪现在头脑中的想法就是向老师求助。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