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材料 官场诗客一失足成千古恨素材
一失足成千古恨 明朝末年,阉党专权,朝政混乱,国势日蹙。一些具有开明意识的士大夫以清流名士自居,结党建社,其中以东林党、复社、几社等最为著名。他们在抨击朝政、反对阉党的斗争中,一时颇受人们的赞赏和支
一失足成千古恨 明朝末年,阉党专权,朝政混乱,国势日蹙。一些具有开明意识的士大夫以清流名士自 居,结党建社,其中以东林党、复社、几社等最为著名。他们在抨击朝政、反对阉党的斗争 中,一时颇受人们的赞赏和支持。 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主体的政治集团。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无锡人吏部 郎中顾宪成革职还乡,与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评议时政,对四方士子很有影响力,被 称为“东林党”。作为明末诗坛的盟主钱谦益,同时也是东林党魁首之一,当时颇负雅望, 甚至有不少人把振兴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陈子龙对他就十分崇拜,说:“阁下雄才 峻望,薄海具瞻,叹深微管,舍我其谁?天下通人处子,怀奇抱道之士,下至一才一艺之流, 风驰云会,莫不望阁下之出处,以为濯鳞振翼。”(《上少宗伯牧斋先生》)这些话当非阿 谀奉承之辞。 东林书院(江苏无锡) 但遗憾的是,钱谦益却没能担负起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的所作所为令人们大失所望。 特别是当清兵的铁蹄踏破福王朱由崧偏安东南的美梦,兵临金陵城下时,他却和一班同僚开 城出降,演出了历史上一幕令人痛心的丑剧。《清史稿·世祖本纪》有段记载: (顺治二年五月)丙申,多铎师至南京,故明福王朱由崧及大学士马士英遁走太平。忻 城伯赵之龙、大学士王铎、礼部尚书钱谦益等三十一人以城迎降。 牧斋降清后,心想以他的名望,必定会受到重用,当入阁主事。但事与愿违,清政府对 他并不重视,命他为礼部侍郎,充修明史副总裁。他深感不得志,不久以疾乞归。虽然如此, 在他乞归之后,人们对他一身仕两朝的行径仍表不满,甚至公开对他进行抨击与讥讽。顾公 燮《消夏闲记选存》载: 乙酉王师南下,钱率先投降,满拟入掌纶扉,不意授为礼侍。寻谢病归,诸生郊迎,讥 之曰:“老大人许久未晤,到底不觉(与“阁”谐音)老。”钱默然。一日谓诸生曰:“老 夫之领学前朝,取其宽;袖依时样,取其便。”或笑曰:“可谓两朝领袖矣。” 吴语“觉”与“阁”同音,用谐音手法讽刺钱入清后不得登“阁老”之位,令人捧腹。 所谓“两朝领袖”云云,更是对他不能严守节操的鞭挞。 不过,也应当看到他在清廷任职仅半年,即谢病归里,这和那些死心塌地跟着清朝统治 者走到底的人毕竟有所区别。事实上,后来他对自己未能保持节操颇有悔恨之意,而在他的 一些作品里更是渗透着对故国的思念。如《鸡人》: 鸡人唱晓未曾停,仓卒衣冠散聚萤。执热汉臣方借箸,畏炎北骑已扬舲。刺闺痛惜飞章 罢,讲殿空烦侧坐听。肠断覆杯池畔水,年年流恨绕新亭。 诗大约写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鸡人是古代宫殿里伺漏报晓的官吏,诗以鸡人为题, 含意颇深。起句紧扣诗题,揭露弘光朝在清兵围攻南京时,自皇帝至文武百官降的降、逃的 逃,一片混乱。究其原因,都因为皇帝昏庸糊涂,官吏腐败麻木。诗中作者自注:“乙酉五 月初一日召对,讲官奏北马畏热,必不渡江。”乙酉即弘光元年,在清兵即将南渡之际,朝 廷官吏非但不作抵御敌人的准备,而且编造“北马畏热”之说,以自欺欺人。在强敌面前, 那怕存在一点侥幸心理,都会遭到灭顶之灾,这是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 在南明弘光朝一大批文官武将中,坚决抗清而有所作为的只有史可法一人。史驻守扬州, 统制四镇之兵。清兵攻占扬州时,可法率众顽强抵抗,城陷后,豫王犹欲劝降,史可法正色 曰:“天朝大臣岂肯偷生作万世罪人?”终不屈而死。清兵在扬州屠城十日,这就是历史上 有名的扬州大屠杀。在此之前,钱谦益曾“疏请援扬,自出督兵”,但因弘光帝“慰留而罢”。 所谓“刺闺痛惜飞章罢”就是指这件事。不过,作者这样写,在“痛惜”之余,似有替自己 开脱罪责之嫌。因为即使牧斋上疏援扬获准,他能否像韩世忠那样和强敌拼一死战,或者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