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教案1(苏教版选修3)
3.2 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知识技能:⒈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⒉知道同位素概念。过程方法:情感态度:让学生充分体验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得出
3.2原子的构成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A 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 ⒈ Z 的关系; ⒉知道同位素概念。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 让学生充分体验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 又体验自己学习后获得的成功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设计 : : 展示图片 原子结构图 引入新课: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 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等方面有什么差异 请同学们运用教材表1-8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 阅读表1-8,比较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有同学会问:什么是相对质量 〔1〕收集材料:结合初中所学的有关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填写下表: 原子核 构成原子的微粒 电子 质子 中子 电性和电量 -31 -27 -31 质量/kg 9.109×10 1.673×10 1.675×10 相对质量 1/1836 1.007 1.008 〔2〕归纳总结 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3〕填写下表: 原子 质子 中子 质子数+中 相对原 数〔Z〕 数〔N〕 子数〔A〕 子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