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探析
应用技术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探析摘要:应用技术大学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一种方向性目标要求。应用技术大学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应用技术大学与区域经济共生关系的必然趋
应用技术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探析 摘要:应用技术大学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一种方向性目标要求。应用技 术大学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应用技术 大学与区域经济共生关系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共赢。应用技术大学通过人才培 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服务区域经济 发展的原则:价值坚守、互动共赢、主动适应、特色性。应用技术大学服务区 域经济发展需要协调的关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关 系;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服务 与推动的关系。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区域经济;服务 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产业转型升级和产 业技术进步的产物,其基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技术技能创新积累, 立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直接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是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 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的大学类型。[1]当前,我国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主体 是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它们基本上都是从原来地方所举办的高 职高专或中职中专升格、合并、转型而来。[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从古希腊的 柏拉图到经济学大师威廉・配第、亚当・斯密等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教育能够 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经济思想,1957年索洛在其文章中间接肯定了教育对经济 发展的贡献,1960年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则是对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 献作了全面、经典的论述。如今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与贡献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应用技术大学需要服务区域经济,立足所在区 域,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共生共赢发展。 一、应用技术大学与区域经济的共生共赢关系 “共生”概念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于1897年 首先提出,指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互利关系。在此基础 上,后续出现了布克纳的“内共生”,科瑞勒、刘威斯的“寄生、互惠共生、 同住现象”以及斯哥特(Scott)关于“共生”是生物体生命周期的永恒特征和 生理上彼此平衡的状态。[3]1998年我国学者袁纯清构建“共生理论”研究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