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七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

INCLUDEPICTURE "章末7.TIF" \* MERGEFORMAT [必清·线索导引]线索: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农奴制→“十二月党人起义” →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克里米

[·] 必清线索导引 1861→→ :农奴制“十二月党人起义”赫尔岑+ 线索:俄国年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 车尔尼雪夫斯基克里米亚战争“二一九法令”+政治体制、司法体制、军事、教育改革 → 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940 世纪年代,工业革命扩展到俄国,但是腐朽的农奴制度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十 二月党人发动起义,要求废除农奴制。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激进知识分子要 求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亚历 山大二世不得不走上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在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的同时,俄 国也在政治体制、司法体制、军事、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促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 义的道路。亚历山大二世遇刺后,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但近代化的进程并没有终止。 [·] 必记精要盘点 1861 一、对俄国年农奴制改革的全面评价 1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改革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进步性 (1) 性质: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 它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实行的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 和资本。改革后,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政治方面,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 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 地位: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方式 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此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 (3) 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 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2 .: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局限性 (1) “二一九法令”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

腾讯文库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七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