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家戏曲表演理论论文

戏曲家戏曲表演理论论文   为了避免舞台演出中出现“词曲佳而搬演不得其人”[1]的局面,李渔提出了训练演员“唱、念、做、打”舞台表演能力的要求。对于“唱”功的训练,李渔要求演员掌握四点技巧:   其一

戏曲家戏曲表演理论论文 为了避免舞台演出中出现“词曲佳而搬演不得其人”[1]的局 面,李渔提出了训练演员“唱、念、做、打”舞台表演能力的要 求。对于“唱”功的训练,李渔要求演员掌握四点技巧: 其一,要“解明曲意”。当时演员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往 往导致在唱曲过程中“不知此曲所言何事,所指何人”[1],演之舞 台就会出现“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无曲”[1]的现象 频繁出现,以致成为没有丝毫感染力的“死音”。如果演员能够 “解明曲意”,演员的表情就能与剧中人物的神情保持一致,唱曲 时就会蕴含“曲情”。唱悲曲则“黯然销魂而不致反有喜色”,唱 欢曲则“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而演员“解明曲意”的关键 在于“求明师讲明曲意。师或不解,不妨转询文人”[1]。 其二,要掌握“调熟字音”的唱曲技巧,即演唱时的“出 口”、“收音”二诀窍。李渔强调世间的字音都是由字头、字尾及 余音三者构成。因此,唱曲之人在吐字发音时一定要将这三者完整 的协调起来。李渔以“箫”为例,认为其字头为声母“西”,字尾 为韵母“夭”,余音为“乌”。如果演员将其字头和字尾都发成 “箫”音的话,则中间的正音就非“箫”音。因此,演员唱曲时一 定要先审音,出口音一旦发错,则整个字的发音全错。 其三,吐字清晰,“字忌模糊”。李渔认为字音是从人的口腔 中发出的,不同字的发音应有不同的口型。口型不分明,那么吐出 来的字必然模糊不清。因此,演员在开口学曲之前一定要“净其齿 颊,使出口之际,字字分明”[1]。其四,掌握同唱与独唱的演唱技 巧,即“曲严分合”。李渔认为“同场之曲,定宜同场,独唱之 曲,还须独唱,词意分明,不可犯也。”[1]这要求演员在“解明曲

腾讯文库戏曲家戏曲表演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