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七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1.B(A项中“祈祷”的“祈”应读“qí”;C项中“惹人注目”的“注”应读“zhù”;D项中“历尽心血”的“血”应读“xuè”。)2.A(A项中“澜语”

七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期中检测题 参考答案 1.B(A项中“祈祷”的“祈”应读“qí”;C项中“惹人注目”的“注”应读“zhù”;D 项中“历尽心血”的“血”应读“xuè”。) 2.A(A项中“澜语”的“澜”应为“谰”。) 3.C[“经受”指“承受;禁受”,“遭受”指受到(不幸或损害)。因此(1)中应选“遭受”。 “无味”指缺乏趣味,“单调”强调比较单一,根据语境,(2)句应选“无味”。“悲 哀”指伤心,“悲剧”比喻不幸的遭遇,丧失听觉应该是音乐家最大的不幸,故(3) 句选“悲剧”。] 4.C(“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用在此句中不合语境。) (A,“”“”;B,,“ 项搭配不当习惯应改为传统项滥用介词缺少主语应删去针 5.C ”;D,“”。) 对项语序不当应改为通过并推广 6.(1)峨眉山月半轮秋(2)明月来相照(3)野渡无人舟自横(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 人不起故园情(前三句是记忆型默写,后一句是理解型默写,默写的前提是熟读成诵, 理解诗意。) 7.阿廖沙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考查名著知识,课下多读多积累是做好这一类题的关键。) 8.(1)“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力量。也指积极的、健康的、 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意思对即可)(2)示例一:我赞成 适当使用网络用语,因为它来自生活,新颖、时尚。网络用语使文章更有生活气息和时 代感,使汉语更加丰富,也能体现我们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风格。示例二:我认为考 试中不能使用网络语言。因为汉语传承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网络语言表达苍白, 良莠不齐,所以应该规范使用汉语。(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1)首先了解“正 能量”一词的起源。起初,在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很多博主在微博上发表“点燃正能量, 引爆小宇宙”和“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的博文,之后这两句迅速被网友跟进和模 仿,成了时下网络的热门语言。后来网友把“点燃正能量”的励志口号与伦敦火炬传递 结合起来,伦敦奥运火炬成了正能量的代言物,正能量一词也借此在中国走红。它指的 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 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都贴上“正能量”的标签。它已经上升为一 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2)网络语言反映了时代 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它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如果我们表示赞成,可就网络 用语的优点来分析,如网络用语新颖、时尚,有时代感,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是一 种历史的进步;如果我们持反对态度,则可就网络用语的缺点来分析,如网络用语良莠 不齐,对汉语的长久规范发展不利。] 9.A(“当涂”指“当道,当权”。) 10.B(做好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辞”的意思,是指“推托”,而非“告辞”“拒绝”等。) 11.刮目相待(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考查成语及其意思。) 12.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肥胖轻捷(本段是一个经典名段,学习时应背诵, 注意一系列的修饰词。) 13.颜色形状声音动态(从名词前面的形容词来看所描写的内容。) 14.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视觉有“不必说……里去了”等,听觉如“拍的一声”, 触觉如“按住它的脊梁”,味觉如“又酸又甜”。) 15.D(由文中作者在百草园中的活动可知作者把它当做自由玩耍的天地。) 16.A(应该是“从植物到动物,从整体到局部”。)

腾讯文库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七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