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杜工部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 杜甫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杜工 (712770), 部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 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 世尊称为 “诗圣”。 二、故事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年。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公元年,在亲友的帮助 下,杜 761760 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边盖了一座茅屋,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的秋天,一 阵狂风卷走了 屋上的茅草,一夜苦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诗人百感交集。诗人由 自己的遭遇,想到天 下寒土的疾苦,不禁产生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善良宏 愿,于是写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课文翻译 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 转沉塘 坳。 注释 秋高:秋深。 三重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 挂胃:挂,缠绕。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 落在对 岸溪边,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积水的 地方。 原文: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 来倚杖 自叹息。 注释 忍能:忍心如此。 入竹去:跑进竹林。 译文: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如此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 地抱 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唉声叹 气。 原文: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 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注释 俄顷:一会儿。 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乌云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