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玉州区第一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榆林市玉州区第一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关于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呈顺时针方向流动②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③环流的东侧是暖流
形成。读图甲地位于3000米-4000米海拔处,地势较高,不利于聚落的形成,故A错误;乙地位于 陕西省榆林市玉州区第一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00米-3000米之间,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且植被为常绿林为主,说明气候温和湿润,最利于聚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252) 落的形成,故B正确;丁地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陡,不利于聚落的形成,故C错误;丙地植被为 干旱灌木,水源不足,不利于聚落的形成,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1. 关于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10. 根据材料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增多,则高山草甸的面积减少,故A错误;气温升 ①呈顺时针方向流动②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③环流的东侧是暖流④环流的西侧是暖流 高,针叶林面积减少,故B错误;降水增多,气温升高,则常绿林分布面积会增加,故C正确;因为 降水增多,所以干旱灌木面积减少,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下列关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3.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 参考答案: 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D.粮食商品率极高 A 参考答案: 2. 下图示意我国30°N附近某河谷山坡等高线与植被分布关系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C 右图为某地区海拔数据图,据图回答题。 4. 21—22 9. 据图推断甲、乙、丙、丁四地中,聚落分布数量最多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 甲地最多 地势较高,气候温凉 B. 乙地最多 气候湿润,地势和缓 21.如果该地区降水丰富,当地较大的溪沟有 C. 丁地最多 水源充足,光照充足 D. 丙地最多 迎风山坡,降水较多 A.一条 B.二条 10. 调查发现,近50年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该河谷的降水增多,而蒸发减少,据此分析可能产生 的影响有 C.三条 D.四条 A. 高山草甸面积扩大 B. 针叶林面积扩大 2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右图中ab与bc两段剖面的是(两段剖面图的水平与垂直比例尺分别相 C. 常绿林面积扩大 D. 干旱灌木面积扩大 参考答案: 同) 9. B10. C 9. 根据所学知识,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开阔、水源丰富)的地区更利于聚落的 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