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又说:
是很自然的。 2021 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学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353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多义性,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他的文学理论专著中就有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提及。 ①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又说:“隐 B.诗歌是语言最精粹的一种文学体裁研究诗歌艺术一定离不开对诗歌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语义的 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南朝刘勰所说的“复意”“重旨”,就是我在这里所说的多义性。在西 研究。 方,对诗的多义性也有人谈到过。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所讲的“双意复言名词”以及“三义” C.诗歌其实就是一种叫“复符号”的符号。“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其实就是诗歌所包含的 词、“四义”词,就是一个与多义性有关的问题。不过,对多义性的深入研究,却是20世纪以后随 意义。 着语义学的建立而开展起来的。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之一。符号学认为,许多理论问题都可以 D.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这是很 通过分析、研究表达这些理论所使用的语言符号,而得到解决或说明。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 自然的。 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复符号”。这种“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只是它所包含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意义的一部分。这就涉及诗歌多义性的问题了。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语言学家理查兹的学生恩普 A.本文第①段举例子,做阐释,论述了古今中外对文学作品的多义性问题都有所关注。 逊,在1930年出版了一部书,书名叫《意义暧昧的七种类型》。它的主旨是说明,为什么对同一首 B.本文第②段,简单阐述了研究诗歌艺术离不开语言研究,也离不开语义研究的原因。 诗的意义会有不同的理解。恩普逊找出七条原因,归纳为七种类型。朱自清先生写过一篇题为《诗多 C.第③段在论述词汇学中词的多义性与诗歌多义性的区别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义举例》的文章,就是用恩普逊的方法分析了四首中国旧诗。可惜朱先生对这个问题没有继续深入地 D.本文围绕诗歌的多义性问题,论述了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这二者的区别。 研究,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也没有重视,以致今天我们在这方面仍无进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②文学既然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又是语言最精粹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研究诗歌特别是研究诗 A.朱自清早就用恩普逊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旧诗,因学术界对此不重视故到今天我们在诗歌的多义性 歌艺术,自然离不开诗歌语言的研究,离不开语义的研究。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艺术,无疑是一 研究方面仍毫无进展。 条途径。但是,决不能用语义分析代替对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 B.与词汇学中用词时通常一次只用其一种意义不同,诗歌中的词只要有歧义,就形成广泛的联想, ③诗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多义性不同。词汇学中,词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 从而使诗歌耐人寻味。 中的概括的反映,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群体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由于语言中词的数量有限,不 C.“诗无达诂”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歌因其词语的多种意义,而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和 可能一对一地表示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义词。然而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 联想,则是对诗歌的误读。 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确定的,而且这些意义都是为社会所公认的。而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 D.贺知章《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既能让人想象婀娜多姿的柳树,又能让人想到“小家碧 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读者 玉”,这就体现出诗歌的多义性。 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以及呈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形象,虽然离不开词义所规定的 参考答案: 范围,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 ④另外,在词汇学里讲词的多义性,是把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加以总结,指出 1.C2.C3.D 它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般说来,一次只用其一种意义,歧义是一般情况下使用语言时需要特别避免的 【1题详解】 毛病。但是在诗歌里,恰恰要避免词义的单一化,总是尽可能地使词语带上多种意义,以造成广泛的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 联想,取得多义的效果。中国古典诗歌的耐人寻味,就在于这种复合的作用“诗无达诂”这句话,如 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 果理解为诗是不能解释的,那么这句话当然是错误的。如果从诗的多义性上理解,这句话倒也不无道 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理。由于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这 C项,曲解文意。从原文第①段“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