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分析论文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分析论文摘要:感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在国家、社会和学校不断加大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的现象,这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分析论文 摘要:感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在国家、社会和学校不 断加大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的 现象,这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大不和谐音符。因此,加强高校贫 困生感恩教育,塑造贫困生健全人格,应当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并且把和谐 社会的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不但对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 新的方向。和谐社会本质上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达到全方位的和谐。 而感恩意识正是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方位和谐的重要因素。 感恩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 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 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正如马 克思所说“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他人而单独存在。”历史悠久的 中华民族虽然拥有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特征,但也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的古训。学会感恩,对于个人,有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用感恩心来融化人的自 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对于社会,可以密切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形成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和 谐社会。 从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贫困生人数急剧增加,这为和 谐社会的创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随着国家对于贫困生资助方式的不断推新和 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中已形成了一道助困的和谐风景线。虽然国家对于贫 困生的助困力度较大,但许多贫困生在受助后却很少表现出感恩意识,甚至出现 了忘恩负义的行为,这成为了高校中一大不和谐的音符,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已势在必行。 一、国家、社会、学校应高度重视贫困生 据教育部2004年的统计,在全国普通高校中,贫困生约240万人,占到了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