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发展历程
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发展历程 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发展历程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或早一天,或晚一天,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物至此时,皆以洁
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发展历程 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发展历程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或 早一天,或晚一天,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 “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时节,气候逐渐转暖,冰雪消融、 草木青青。《逸周书》中说:“清明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其羽。 又五日,戴胜降于桑。”谚语“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就准确地概括了 这一时期的气象特征。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惟一的既作为节气,又作为节日的节令,至今 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清明作为节气,则单纯反映物候的变化和时令的 顺序;而作为节日,则包括一定的风俗活动和一定的纪念意义。 古时,寒食节与清明节是在一起的。寒食节在冬至后105日,亦称 “禁火节”、“禁烟节”、“冷节”。这无疑说明了其节俗活动是以禁 忌为基础的。那么,禁忌由何而来呢?据说此禁忌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忠 臣介之推的。 2600多年前,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后母骊姬的陷害,出逃流 亡列国,介子推随其流亡。一次路过卫国,重耳被人追击,逃到一个渺无 人烟的地方,饿累交加。介子推背过重耳,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熬成肉 汤进献给重耳。重耳饥不择食,狼吞虎咽而享之。后得知实情,很是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