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扬起理想的风帆
第一课 扬起理想的风帆主题:理想点亮人生小组:中学组(初中)扬起理想风帆理想是风,吹起饱满的帆。理想是帆,带起前进的船。理想是船,驶向憧憬的海,理想是海,载你向遥远的彼岸。——题记理想是什么。理想就是
第一课 扬起理想的风帆 主题:理想点亮人生小组:中学组(初中) 扬起理想风帆 理想是风,吹起饱满的帆。理想是帆,带起前进的船。理想是船,驶向憧憬的海, 理想是海,载你向遥远的彼岸。——题记 理想是什么。理想就是贝多芬笔下的《命运》;理想是泰戈尔笔下的《飞鸟》;理 想是冰心笔下的《繁心春水》;对于我们来说,理想就是点亮人生的灯火。在我国 悠长的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上,出现了许多令我们所敬畏的人,他们就是因为拥 有崇高而远大的理想,为了理想去拼搏,奋斗才点亮了人生辉煌的灯火。 周恩来在少年时期离开故乡江苏淮安,来到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读了许多进步书 籍,如《警世钟》、《猛回头》等,还订阅了《盛京时报》,养成了每天坚持读 报、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他也懂得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这一天,魏校 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 期。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 问道:诸生为何读书啊。当时,有人回答:“为名利而读书。”,还有人回答:“为 做官而读书。”而当时的学生周恩来却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 长赞叹道:“有志者,当效周生啊。”一句响亮的誓言,一个远大的志向,激励着 我们敬爱的总理为之奋斗了一生。他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振兴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理想的导引。 没有理想的人生是暗淡的,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到处乱撞。从 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志 士仁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今天,是昨天父辈们用蘸着鲜血的理想建成的;明天, 更需要我们用蘸着汗水的理想去创造。当今的学生,虚度光阴多如牛毛。而那些把 握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则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陈启峰是中山纪念中学的众多品学兼优中的一个杰出代表。通过刻苦的训练,他成 为广东省首位取得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的中学生。他是一个为理想而奋力拼搏的新 世纪少年,在他冠军光环的背后,他付出并不仅仅只有汗水学习四年时间夺得三枚 国家级金牌,一枚国际金牌,陈启峰取得的成绩并不仅因为在信息学方面有很高的 天赋,更多的是他后天的勤奋刻苦以及政府、学校以及各级教练的支持。 陈启峰的教练介绍说,在训练过程中,陈启峰曾创下四个月完成400多道题的纪 录。学习信息学要达到国家级的水平很辛苦,而陈启峰正具备能吃苦的精神,在训 练中,普通学生6年也未必能完成400道题,他抓紧课余时间孜孜以求,仅用4 个月就做完了,创下了信息学领域里的一个奇迹。“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川终 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陈启峰同学的座右铭,他相信只 要不断努力,就终有一天成功。他在学习中不怕辛苦,勤学好问,在遇到困难时从 不退缩,他通过网络向国家队教练、队友虚心请教。他为着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地努 力着,拼搏着,奋斗着,而最终,他也获得了成功。 曹操曾经说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黑格尔曾经说 过:“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