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计算与应用第三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计算与应用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56页—57页的第9—16题 教学目标: 1.加强计算基本功的练习,养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 2.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与同学交流中反思,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出示课本第56页的第9题。 1.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 2.交流答案。 (1)要考虑到每个年级的师生人数,平均每批去229人。 (2)关于每批人数怎样安排的问题,鼓励学生设计安排的策略,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用以下 的策略:将各年级的师生人数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把最多人数的年纪与最少人数的年 级安排在一起,即五年级与一年级一起去;把次多的与次少的安排在一起,即六年级与二 年级一起去;最后三、四年级安排在一起,可以一次搭配成功。 (3)五年级与一年级:(130+88)×2.5+(4+6)×5=595(元) 六年级与二年级:(124+95)×2.5+(4+6)×5=597.5(元) 三年级与四年级:(106+114)×2.5+(4+6)×5=600(元) (4)设计派车方案时,可以按照第(2)题的安排,学生的答案只要合理都应鼓励。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第10题: 首先让学生回顾八折的意义,再独立完成。 第11题: 注意计算车费要考虑双程,26.8×2+26.8÷2=67(元),67×2=134(元); 480÷3×2=320(元) 第12题: 计算增长率时应引导学生用“增长部分÷2002年的产量”,粮食增长率为5%,油料增长率约为 16.67%,水果增长率为3%。 第13题: 关于国债利息的计算不计利息税,3000×3.14%×3+3000=3282.6(元) 第14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