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唐雎不辱使命》-2022-2023学年语文九年级全一册文言文课后训练(部编版)
九下《唐雎不辱使命》——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课后训练(五)【考点解析工本文选自《战国策》,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战国 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
九下《唐雎不辱使命》——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课后训练(五) 【考点解析工 本文选自《战国策》,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战国 时期的 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前年灭韩,前 年灭魏。安 230225 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 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 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 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 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 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 因。 第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 1 的要求,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因为安陵只是一个方圆五十里的附庸小国。 安陵君看出 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唐雎 在吞并和反吞并斗 争的背景下出使秦国,任务的艰巨程度可以想见。这一部分是 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 第、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第段写唐雎坚决 抵制秦 232 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第段,写唐雎以“土 3 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 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 第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 只好 4 “长跪而谢之”,表示屈服。这种表示虽属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 到了唐雎在 保存安陵五十里地这件事情上的作用。这是斗争的结局。 本文一个鲜明的特点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的轨迹。 秦王自 以为无人敢摸老虎屁股,而唐雎居然敢在老虎头上猛击一掌。秦王被激怒, 于是以“天子 之怒”相威胁,而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唐雎 以布衣侠士为榜样, 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作者充分调动了对比、 夸张等艺术手段以烘托气氛, 同时对二人的情态举止的变化略加点染,强化冲突, 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成功地刻画出唐雎不畏强暴的鲜明个性。 【百分试题】 参考答案 一、《战国策》,国别;《国策》;刘向;三十三。《新序》《说苑》 1. 《列女传》。 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弱 2. 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