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课后作业)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课后作业)一、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用加点词各造一个句子。雷电交( ) 不足为( ) 无稽之( ) ( )为一谈怒发冲(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课后作业) 一、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用加点词各造一个句子。 雷电交( )不足为( )无稽之( )( )为一谈 怒发冲( )( )喜若狂 安然无( )冷( )热( )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改成反问句) 2.人们习惯地认为,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 (改为陈述句) 三、课文内容填空。 1.富兰克林是 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 和 他发明的 ,不但破除了迷信,还使人类避免了雷击灾难。 2.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 ,在雷电 交加的天气里进行“ ”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 、 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 、, 才能揭开大 自然的奥秘。 四、课内阅读。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 )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 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 “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 体。这是富兰克林用手指( )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 火花,他的手臂一阵(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 ):“成功了! 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雨倾盆—( )欣喜若狂—( )骤然—(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用“——”画出描写天气的语句,并填空。 富兰克林是在 做“风筝实验”。他冒着这样的危险做实 验,你想 这样夸奖他: 4.给这段话取个合适的题目。 五、这些工具是谁发明的呢?想一想,连一连。

腾讯文库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课后作业)
腾讯文库腾讯文库
search
课件
教案
试卷
日记
论文
读后感
中考
高考
考研
雅思
托福
行测
申论
面试攻略
AI
大数据
新媒体
登记表
合同
协议
委托
美食
司法考试
求职招聘
工作汇报
入职培训
实习报告
思想汇报
调研报告
旅游攻略
读书笔记
立享超值文库资源包
我的资料库

file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课后作业)付费本文由尚阅文库提供

编辑文档编辑文档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课后作业)一、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用加点词各造一个句子。雷电交()不足为()无稽之()()为一谈怒发冲()()喜若狂安然无()冷()热(二、按要求改写句子。1.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改成反问句)2.人们习惯地认为,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改为陈述句)三、课文内容填空。1.富兰克林是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他发明的,不但破除了迷信,还使人类避免了雷击灾难。2.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四、课内阅读。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是富兰克林用手指()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大雨倾盆—()欣喜若狂—()骤然—(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3.用“——”画出描写天气的语句,并填空。富兰克林是在做“风筝实验”。他冒着这样的危险做实验,你想这样夸奖他:4.给这段话取个合适的题目。五、这些工具是谁发明的呢?想一想,连一连。
电话发报机蒸汽轮船蒸汽机车飞机爱迪生史蒂芬孙贝尔莱特兄弟富尔顿附送:2021-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2》WORD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2.技能: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力: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教学对策: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重难点: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教学过程:一、品悟人物语言理解母亲“无奈”过渡: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这一年王冕十岁了,一天……1.相机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到隔壁人家去放牛。”(1)自由读提问: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3)指导朗读(4)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去放牛。’”①指名口头填一填②引读2.提问: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母亲确实是无可奈何,非常不忍心的?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学生交流[人物语言最能体现出人物性格和心理,紧扣语言文字从读到议到填
查看剩余全文
复制全文
复制全文
全屏阅读
全屏阅读
下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