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晋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晋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距离是审美知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恰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晋城中学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 2021-2022 A.心理距离是审美知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距离,是 卷含解析 决定创造和欣赏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B.审美心理与心理距离关系密切,要形成理想的审美心理,必须拉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心 理距离,使主体以审美的态度看待客体。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C.心理距离的形成,关键在于审美主体对待客体的态度发生转变,摆脱了与客体的利害关 距离是审美知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恰当的心理态度。这种距离不是 系的束缚而以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客体。【KS5UKS5U】 观赏者与艺术家之间的实际空间距离,而是一种美学上的心理距离,是一种我们自身和那些作为我们 D.心理距离的作用,在于使审美主体摆脱与审美对象的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以及与现实 感动的根源或媒介的对象之间的距离。理想的艺术审美心理是非功利性的,是超越了关乎主体自身实 和自然的直接关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际需要和目的的心理。为了形成理想的审美心理,就必须拉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主体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超脱个人物欲的欣赏的眼光看待客体,对客体进行审美观照。 A.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观赏者如果与作品中的事物在情感上或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就有可 那么这种心理距离是怎样形成的呢?关键在于审美主体摆脱了利害关系的束缚,转而以非功利的 能对该事物产生审美情感和崭新的体验。 态度来对待事物。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观赏者对于艺术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情感上或心理上保持着一 B.事物在现实中具有实用价值,而在作品中其实用价值丧失殆尽,因此观赏者才有可能关注其 定的距离,这种距离由于消除了观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实用态度而使美感有利于情感,因而使我们对眼 实用之外的东西,从而获得直觉的美感经验。 前的事物产生了崭新的体验。这种距离既可以使对象无法与现实和自然直接关联而呈现出其本色,也 C.欣赏者认为同一事物在照片中要比在生活中更加美妙,那是因为这些事物在照片中具有形象 可以使主体因为摆脱自身与对象的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而形成审美观照态度,使审美主体的情感转 与色彩之美,而在生活中却不具有。 化成审美对象的特征,从而使其获得审美享受。 D.艺术家应该善于把作品中的事物摆到某种距离之外去看,制造同一事物在作品与现实的距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见到树就想到它能用来做家具,但是它除了生活实 离,创造出艺术,为欣赏者提供艺术品。 用之外,是否就没有其他意义了呢?我们不妨把它拍成照片,就不难发现,同样一棵树,在照片中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很美妙(形象与色彩之美)。因为照片中的事物是“假”的,是没有实用价值的,所以我们这时才有 A.心理距离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恰当的心理态度,并非越远越好,距离太远,会导致 “闲暇”关注该事物实用之外的东西,使我们觉得照片中的物象比实物更加美妙(镜中的事物、水中 对作品内容的不了解,无法产生审美情感。 的倒影也如此),这便是直觉的美感经验。从现实的“真”到照片的“假”,这之间就是一种“距 B.包括抽象艺术在内的艺术都源自现实生活,因此,艺术是否贴近现实生活,真实再现生活就 离”。艺术家和欣赏者应该善于制造距离,把作品中的事物摆到某种距离之外去看。艺术家在制造 成为欣赏者和艺术家能否产生共鸣的关键。 “距离”的同时就是在创造艺术。同样,欣赏者在接受“距离”之外的意象的同时就是在真正欣赏艺 C.在美感经验中,欣赏者要控制好心理距离,把心理距离安排得恰到好处,既要跳出实用又不 术了。 能脱尽实际生活,否则不能获得成功的欣赏。 既然“距离”如此重要,它是否越远越好呢?不是的。距离太远和太近都无法产生审美情感。单 D.理想的艺术审美不能带有功利性,而应超越审美主体自身的实际需要和目的,拥有感情与理 从艺术形式来看,虽然“距离”越远可能越美妙。但是,另一方面,艺术归根结底源于生活,是切身 智和谐的美感态度,才能实现真正的艺术欣赏。 的,是要表现情感的。哪怕是抽象艺术,它的源头也是生活的启迪。所以艺术家和欣赏者对作品内容 参考答案: 不能不了解。如不了解作品内容,就得不到共鸣,更谈不上欣赏。如此看来,在美感经验中,一方面 1.D 要从实用中跳出来,一方面又不能脱尽实际生活,这是“距离”的矛盾。创造和欣赏成功与否,就要 2.C 看能否把这“距离”安排得恰到好处。通俗地说,既不因戏(美术作品等也一样)是假而无动于衷, 3.B 也不因戏很真而忘情一切。只有感情与理智的和谐才是欣赏者和艺术家的美感态度。 (摘编自游 1. 火旺《浅谈审美心理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