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 先秦至唐的历史考察
先秦至唐的历史考察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先秦至唐道家和道教各派“理(治)身理(治)国”思想的发展。 道家及道教各派都曾围绕着理(治)身与理(治)国的关系进行过不同层次地探讨。 从“天人合一”原则
先秦至唐的历史考察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先秦至唐道家和道教各派“理(治)身理(治)国” 思想的发展。 道家及道教各派都曾围绕着理(治)身与理(治)国的关系进行过不同层次 地探讨。 从“天人合一”原则出发,道家和道教各派不仅将身与国比拟为结构和功能 相似的有机系统,而且对于理(治)身与理(治)国的终极基础和实践原则作了 深入地剖析。 随着语境的变迁,特别是在唐代,原道家语义被转换或开掘出新的内涵,故 “理身理国”的实质内涵也在变化。 “理身理国”观体现了道家和道教各派对个体生命及其生存状态的深度人文 关切。 关键词:理身理国.道.自然.无为自从先秦老子创立道家学派以降,历代 的道家及道教各派都曾围绕着理(治)身与理(治)国的关系展开过不同层次地 探讨。 从“天人合一”原则出发,道家和道教各派不仅将身与国比拟为结构和功能 相似的有机系统(身国相拟),而且对于理(治)身与理(治)国的终极基础和 实践原则(身国同道)作了深入地剖析。 本文试图在学界前辈研究之基础上,原创:1对道家和道教“理身理国”(唐 以前称“治身治国”,唐则“理身理国”并称。 )观所体现的“身国共理(治)”内涵作初步探讨。 一、先秦以降道家和道教“理身理国”观的演变按《说文解字》,“理”者 “治玉也”。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