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教材知识点第八章3一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教材知识点第八章(3) 三、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关系 (一)奥肯定律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美国的产出与失业之间的一个数量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教材知识点第八章(3) 三、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关系 (一)奥肯定律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美国的产出与失业之间 的一个数量相关关系,即奥肯定律。奥肯根据美国的数据,得出了一个结论,即 相对于潜在的GDP,即一个经济体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实现的GDP,实际 GDP每下降2个或3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1个百分点。或者说,相对于 自然失业率即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就会 下降2个至3个百分点。 应当指出,奥肯定律所提出的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的具体数量相关关系可能 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差别更大。但是,这一 定律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二)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以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名字命名的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 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也是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在 20世纪5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的, 失业率越低,工资增长率越高。工资增长与失业水平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后 来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罗在20世纪60年代把它改进成为表示通货膨胀 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后来十分流行的图形,一般称为简单的菲利普斯 曲线,如图8—1所示,图中π表示通货膨胀率。 图中,横轴U为失业率,纵轴丌为价格总水平变动率,二者存在负相关关

腾讯文库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教材知识点第八章3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