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教案(共6课)(2022新版)
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材简析】如今,工具和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一方面承担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题是“工具和技术”的任务,要探讨的是
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 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教材简析】 如今,工具和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一方 面承担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题是“工具和技术”的任务,要探讨的是“工具和技术的联系”。 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帮助教师调查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探索 环节创设的生活情境是“取核桃仁”,活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取出核桃仁,二是取出相对完整 的核桃仁。这里面既包含了对工具的正确选择和使用,也包含了个人使用经验、工具操作技巧对 任务效果的影响。学生经历“不用工具—选用工具—使用专门工具”三个层次来完成任务。在体 验的基础上联系生活经验,分析生活常见工具,再进行比较、评价,建构对“工具和技术”的个 体理解,来开启本单元的学习历程。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列举很多工具,对常见工具的使用较为熟悉。但要分析工具和技术之间的 联系时,就会感到很困难。生活中学生更多地关注工具是否好用,同种工具的不同用法以及不同 工具背后的技术支持是不清晰的。使用工具时,新手和熟手之间也存在经验上的差异。当然六年 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也能对不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这些知识和技能 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取核桃仁”活动,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和技术,知道一种工具可能有不 同用法,不同工具使用的技术可能不同。认识到工具和技术之间存在联系。 [科学思维]观察和比较同一任务下不同工具的结构和使用情况,通过分析、交流,初步构建 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在“取核桃仁”的过程中,合理选择并使用工具,描述使用效果和感受。 [态度责任]通过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产生认识工具和技术的兴趣,知道工具和技术是 紧密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取核桃仁”的活动中感受正确使用工具和熟能生巧的重要性。 [难点]正确评价工具的使用效果,学会经验和技巧的迁移。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课前需准备较硬的小核桃;3.准备常见工具:核桃夹、羊角锤、擀面 棍、轮子、砖头、扳手、老虎钳、螺丝刀等。 [学生]1.自带部分常见工具;2.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工具和技术的关系(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简单工具(老虎钳、扳手、螺丝刀等) 1.课件出示石斧图片。 提问:图片中是什么工具吗?这样的工具现在还用吗?为什么?现在石斧演变成了什么样子? 总结:随着人们需求和技术的发展,材料在改变,工具也在革新。 2.讲述:人类很早就知道在生产活动中使用工具和技术,八达岭长城、窗花、电器的发明都 离不开相应的工具和技术。我们把在工作中使用的器具,如剪刀等称之为工具。使用工具的方法 和手段就叫做技术。 3.生活中你用过什么工具和技术?用他们来做了什么? 预设:用剪刀用来剪窗花、用开瓶器开酒瓶、用通用技术查询信息…… 思考:工具和技术之间有什么紧密联系? (揭题: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设计意图]用斧头的演变历史揭示工具的发展是为了服务生活,工具和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