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 第4.5.6.7章 心理诊断(考研笔记)
第4. 5. 6. 7章心理诊断第四章心理诊断的一般理论问题一■心理诊断的原则(一级)(一)客观性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诊断对象,避免过分依赖心理测验的结果,单凭心理测验结果诊断。(二)科学性原则
4. 5. 6. 7 第章心理诊断 第四章心理诊断的一般理论问题 (一级) 一■心理诊断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诊断对象,避免过分依赖心理测验的结果,单凭心理测验结果诊断。 (二)科学性原则 态度和诊断要科学,对诊断结果的解释要慎重。一定要采用标准化的量表。标准化的测验保证了诊断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并且保证了诊 断结 论的科学性。 (三)整体性原则 要用系统的观点来全面分析各种信息,把握对象的整体心理特征。 (四)发展性原则 人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咨询者的心理也一样是动态发展、不断变化的。咨询者在做出诊断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五)保密性原则 根据心理咨询的原则,咨询者要为来访者保密,尊重他的隐私权。(、当个案的行为涉及家暴或儿童虐待;、自杀;、伤 害他 保密例外: 123 人;、违法犯罪。) 4 (一级) 二■心理诊断的方法 (一)会谈法 目的 Q) 心理咨询者可以通过会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培养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的相互信任感; (1) 咨询者通过会谈的方式收集来访者的一般资料,了解来访者的基本问题。只有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咨询者才能察觉其问题的存在, 了 (2) 解其内容,分析其意义。 方式 (2) 在会谈过程中,咨询者要注意引导来访者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不仅要引导对方的思路,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要善于询问,注意 询问 方式,利用询问收集咨询者作出诊断所需要的信息。 (二)观察法 心理和行为的观察进行心理诊断的方法。除了可以在现实情境中观察来访者的行为,咨询者更多的是在进行临床会谈时 进行行 藕过对橐访者 为观察,包括来访者与咨询者的互动、与环境的互动,以及独处时的行为。在咨询过程中,对于来访者的观察,既包括观察其态 度及说话的 语调、语流、语速和情感反应等,也包括观察其眼神、表情、动作特点、姿态、行为有无异常等。 (三)测验法 心理测验是一种测量技术。心理学家常用心理测验来测量、评估人们的某种行为,作为判断个体心理差异的工具。心理诊所一般运用智 力测 验、人格测验、心理评定。 (一级) 三.心理诊断的流程 (一)初诊 定义: (1) 指咨询者运用心理诊断的各种技术与来访者第一次接触后所形成的初步诊断,包括心理问题的性质、类型的判断及心理问题的大概印象。 影响因素 (2) ①初诊容易迅速地对问题作出选择和判断,缺乏深入的论证。 ②初诊经常在信息不充分和不全面的情况下进行。 ③第一印象的影响。 (二)复诊 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确认或修正初诊的结果而进行的进一步诊断。复诊的目的是检验或者修正诊断结果,复诊过程使心 理诊断更 品是应诊的 准确。 (三)会诊 会诊主要是在心理诊断的过程中,咨询者通过反复思考仍然不能对来访者作出明确诊断的时侯,需要更多的同行专家或相关临床专家进 行集 中讨论,共同作出诊断结论的方式。 (四)转诊 转诊主要是把不合适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来访者转介给适合的相关部门,或给不适合心理咨询者的个案介绍给其他咨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