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镇痛的实施和管理
分娩镇痛的实施和管理分娩痛的特点分娩痛是妇女分娩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既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又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随着产程的进展,疼痛的性质有如下特点:第一产程:牵拉 →“内脏痛”。特点:
分娩镇痛的实施和管理 分娩痛的特点 分娩痛是妇女分娩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既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又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随 着产程的进展,疼痛的性质有如下特点: ● 第一产程:牵拉 →“内脏痛”。特点:范围弥散不定。主要表现:下腹部、腰背部疼痛 ● 第二产程:伸展、牵拉和撕裂→ “躯体痛”。特点:疼痛部位明确,性质如刀割样锐痛。 分娩痛的影响因素 ● 害怕(疼痛、出血、胎儿畸形、难产,担心母婴安危)→恐惧和担忧→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对疼痛的 敏感性↑ ● 分娩环境、氛围、工作人员的态度、其他产妇的表现、家人的关怀态度→孤独无援/倍受关爱→↑/↓痛 感。 ● 产妇的家庭文化背景、信仰、价值和风俗→疼痛的感知和处理方式, ● 产妇的受教育情况,对分娩过程的认知→处理方式 分娩过程对产妇生理影响 ● 产妇耗氧增加,原己增加的基础上再增加60% ● 过度通气至PaCO2降低(20mmHg) ● 宫缩间歇期低通气致一过性母、胎低氧血症 ● 心输出量在孕期基础上再增45% ● (宫缩时挤出300-500ml血入中心循环) ● 胎儿娩出时,强烈宫缩加下腔静脉压迫解除,短期内心输出量可比产前增加80%。 认识分娩镇痛的意义(一) 分娩镇痛可提高分娩期母婴安全性: 缩短产程 减少手术产率 减少产后出血 降低胎儿缺氧 降低新生儿窒息 支持产妇心理健康 认识分娩镇痛的意义(二) 1分娩镇痛是每一位产妇和胎儿的权利2分娩镇痛是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3分娩疼痛是客观事实,4疼痛研究 为医学领域中古老而现代的课题5医生无权不提供此项服务 分娩镇痛的基本要求 母婴安全—麻醉药物剂量 1镇痛有效---浓度2不影响产程---产程的处理--产-力3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助产技术,第二产 程的处理 娩镇痛在产程中开始应用的时间 我院---进入活跃期(宫口2-3cm),个别潜伏期(宫口1cm),活跃晚期(宫口8-9cm)不提倡使用,最后加药 的时间(宫口开全) 药物浓度分 正常产程进展 第一产程 潜伏期8-16小时;活跃期4-8小时,3-4cm----1.5小时,4-9cm----2小时,9-10cm----0.5小时 第二产程初产妇1-2小时,经产妇<1小时 第三产程0.5小时 产程进展异常 影响因素:产道、胎儿、产力、精神因素 分娩镇痛中的产程处理:, 充分休息,加强产力充分休息。 第一产程:潜伏期,镇痛后安定10mg静推=杜冷丁100mg肌注;活跃期,镇痛后安定10mg静推,可用于产程 各时期,4小时后可重复使用 第二产程:镇痛药浓度改变,除非特殊情况,通常不再用镇静剂 镇痛后可同时加强产力,人工破膜,催产素静点 自然分娩的第二产程:自然分娩的第二产程中,胎头在下降的同时完成俯屈和内旋转动作。孕妇体内内源性催 产素的分泌增加,使宫缩加强,胎先露下降。 分娩镇痛中的第二产程两个时期 :被动期—胎头到达盆底前(坐骨棘下3-4cm)仅依赖子宫的收缩力将胎儿推 向盆底,主动期---母亲的努力加入其中(本能反应),完成下降,娩出胎头 分娩镇痛中第二产程的处理(1) 被动期—依赖子宫的收缩力将胎儿推向盆底,不应鼓励孕妇向下用力,尤其是初产妇。过多过早的训练和大声 的鼓励以使其保持屏气会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降低静脉回流和心脏输出量,可能会减少子宫胎盘循环血量。 宫腔内压力增加,减少静脉间血流,导致胎儿心率异常,导致手术干预。镇痛药浓度降至0.075%,并不能改善 胎头下降引起的外阴鼓胀感及排便感所导致的不适。 分娩镇痛中第二产程的处理(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