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沉溺的生成机制及社会对策
网络沉溺的生成机制及社会对策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电脑和互联网络日益广泛的应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根本性的改变。今天,人
网络沉溺的生成机制及社会对策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电脑和互联网络日益广 泛的应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根本性的改变。今天,人们使用电脑和 上网,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学会并习惯于享用电脑和互联网络 的便捷之处时,我们对电脑和互联网络所产生的依赖感,正一步步地变得强烈起来。可以预 “ 见,一旦这样的依赖感增强到一定的程度,对人们自身而言,电脑和互联网络,可能就会蜕 ”“” 变成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的社会功能当中,可能就包含了某些消 极的、负面的成分。 网络沉溺,作为伴随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新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已经显现出了社会 “” 问题的症候。而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络沉溺也必将会加深其对社会生 活的影响程度,从而更明确地凸现为一种值得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 一、网络沉溺的判定 网络沉溺,指的是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电脑、互联 网络以及整个网络世界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的依赖,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摆脱的 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网络沉溺的实质,就在于作为网络行为活动主体的人,丧失了行为活 “” 动的自主性,而蜕变成为互联网络的奴仆。 很多研究者注意到,网络沉溺者最典型的行为特征,则是他们对电脑和互联网络形成了 深度的依赖。他们在操作电脑和上网时,会长时间地持续下去而乐此不疲;可是一旦离开, 他们就会感到失魂落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 对于网络沉溺的判定,需要采用比较明确的标准,并且应当联系其所特有的表现形态以 及所引发的社会后果,进行综合的分析。对于网络沉溺的具体判定,应当着重分析四个方面 的情况: “” 其一,行为上和心理上的依赖感。对网络行为主体的当事者,即平时人们所称的网民、 “”“” 网友或网迷来说,他们不仅会在行为上对电脑和互联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比如每 “” 天都必定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操作电脑和到网上去走走看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 们在心理上,也对电脑和互联网络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正如同其他类型的成瘾性一样,人 们有时也会沉陷于电脑和互联网络之中,难以自拔。一旦离开,则会感到怅然若失、百无聊 赖。 其二,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基本丧失。由对电脑和互联网络深深的依赖所决定, 沉溺于电脑网络的人,仅仅凭借自身的理性,很难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某些情况下, 其自控能力可以说是完全丧失了。在电脑网络面前,尽管人仍然作为行为活动的主体而存在, 但其主体性却已经被消解,从而很难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对自身行为活动的自主把握。他们 “”“” 所能做到的,也无非就是跟着感觉走,被电脑和互联网络里的各类信息牵引着往前 走,而至于究竟要走向何处、走下去有什么意义,却都难得有心思去考虑。情况严重到一定 “”“”“” 的程度,人们甚至会对做出下网和关闭电脑的决定都感到力不从心。 其三,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出现紊乱。电脑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电脑和互联网络 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愈来愈紧密地融入普通大众的工作和生活,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 一天天地加大,这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对于那些不能妥当地处理自己与电脑和 “” 互联网络这一常用工具之间关系的人而言,他们的痴迷,势必会将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秩序打乱。这时,电脑和互联网络,就不仅不能成为提升工作和生活质量的手段,反而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