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儒家讲稿
孔子与儒家 一、西周时代按照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的记载,周王朝始祖姬弃和夏王朝的始祖大禹、商王朝的始祖子契一样都是尧舜时代的大臣,后来几经周折,到了第十三代古公亶父始定居于岐山,而周族也在此时
孔子与儒家 一、西周时代 按照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的记载,周王朝始祖姬弃和夏王朝 的始祖大禹、商王朝的始祖子契一样都是尧舜时代的大臣,后来几经 周折,到了第十三代古公亶父始定居于岐山,而周族也在此时开始变 得强大,到了古公亶父的孙子文王姬昌时代,周族的势力可以同当时 的商王朝一比高下了,而姬昌的儿子武王姬发最终消灭了商朝最后一 个国王纣王,建立了周王朝。 周王朝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这些制度大体可归纳 如下: 1、 封建制度。西周初年,当时统治者出于建立和维护政权、稳 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对王室宗亲和功勋贵族及服从部落的首领进行了 大规模的分封,封国据史料考证达到二百多个,而这些封国中以周王 室同姓血亲及姻亲居多。其他非王室贵族封国,除战功卓著的姜尚外 地位均低于王室封国。各封国虽然从属于周王室,但又自成体系,在 对周王室尽了规定的义务后内政完全自理。分封是层层进行的,因此 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秩序,周天子高高在上,下面依次是诸侯、 “” 卿、大夫和士组成的各级封君,这些封君有着严格的尊卑等级, 每一级封君一方面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一方面又从属于上一级封君。 2 、宗法制度。殷商以前无嫡庶之制,王位一般是兄终弟及,而 到了周代之后开始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由嫡长子继承制又演变出宗法 制:嫡长子继承王位当上天子后变成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与异母弟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