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华侨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华侨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欣赏诗歌,由于它极精练,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
D.对费解的诗中晦涩的表达进行大胆的推想和猜测。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华侨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8.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A.诗歌的特点是极为精练,尽量用少的字词包含丰富的言外之意。 B.欣赏诗歌的目的,不在于领略诗人所抒写的感情,而在于通过诗人的启迪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C.欣赏诗歌,不仅要了解诗人的情感活动,而且还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 欣赏诗歌,由于它极精练,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 感经历。 去寻求它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这在中国旧诗词的欣赏中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例如采菊东 D.在欣赏时,加入自己的联想与感受,要受诗歌词句的限定,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 篱,心境悠然与南山相合,情寄东篱之外。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 参考答案: 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的繁复的色彩和音响,烘托出江天子夜的秋景。末 尾一句,以传到客船的夜半悠悠钟声,给人留下了言语难以表达的离愁别绪。有趣的是,这种由具体 6.B(该项表述的是诗句本身所表达的内容。) 的诗句引发的情思,其具体性可以因欣赏者的不同际遇而各不相同。它既有稳定性,又有随意性。例 7.C(从原文对“猜”的表述“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从而需要欣赏 如那悠悠的钟声造成的余韵,大体上总与羁旅客子的愁思有关。至于它在欣赏者心中所唤起的具体的 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加以补充和阐发”可以得出答案。) 思念,则是难以确定的:有人因而感慨半生飘零,一事无成;有人可能思念老母娇妻;有人也许为友 8.B(“不在于领略诗人所抒写的感情”错,应当是既领略诗人所抒发的感情,也引起共鸣。) 情的离弃而痛苦;也许为了贫病,也许为了惜逝……但那浮动在落月渔火的微茫中的一缕轻愁,则是 2. 阅读下面文和诗,完成1-5题(15分) 相同的。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 走进诗的世界 就是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人们 尝试给诗下定义的人很多,但是到现在为止,为所有诗人和读者所公认的定义还没有出现。进入 读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能够领会作者对于繁华失落的哀伤。他们 现代社会以后,中国诗无论从主题、样式还是语言、技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也不打算给 对这首词的感受一般也被限定在追怀往昔的范围之内,添加进去若干属于自己的东西,使得“问君能 诗下一个固定的定义,而只想在介绍有关诗的若干基本特征的同时,指出某些关于诗的认识,廓清一 有几多愁”的“愁”不再成为亡国之君的哀怨,而变成了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帐惘、失落情怀的寄托。 下什么是诗、什么不是诗--就像在大理石上雕像,去掉了多余的部分,所要雕的东西就自然呈现 由于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它极精约,极概括,因而留给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 首先,所有的现代诗在外形上的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就是分行。当然这是针对现代诗而言,我国古 极宽阔。因为以极简约表现极丰富,读诗难免有时要“猜”。这种猜,在别的文体可能说明意义的含 代的诗是不分行的;还有一种不分行的诗体叫散文诗,但它与一般意义的诗不大一样。现代诗有时行 混;而在诗,离开了猜想的空间却可能意味着贫乏。当然,猜想应当与真正的晦涩加以区别。猜想不 数多了还要分节,这主要是根据内容需要而安排的。他依据人们呼吸的休止,把空间间隔转化为时间 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从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加以补充和阐 间隔,使小的停顿与大的间歇更为明晰;它又适应人们的感情波动,把重要的东西用分行来强调。 发。当然,这里所谓的“猜”,其实就是欣赏过程中对诗和诗人的综合性思考。 可是,分行写的不一定是诗。特别是对于新诗来说,分行虽说有重大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辅助 6.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的一项是 () 手段,不是构成诗的决定因素。有些非诗的东西,即便分了行也丝毫不会令其增色,比如分行写的标 A.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东篱”所引发的无限情思。 语口号能算诗吗?郭沫若曾经讲:“广义的来说吧,我所写的好些剧本或小说或论述,倒有些确实是 B.张继的《枫桥夜泊》通过繁复的色彩和音响,描绘了江天子夜的秋景。 诗,而我写的一些‘诗’却毫无疑问地包含有分行写出的散文或韵文”(《序我的诗》)。这话固然 C.李煜《虞美人》词唤起的读者追怀往昔的惆帐情怀。 包含着郭沫若的自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他以及许多现代诗人创作的实际情况,因而有着普遍 D.读者在诗句的启迪下所进行的再创造。 意义。 7.对“猜”一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确切具体的一项是( ) 其次,一些诗总会让读者感受到一定的韵律、节奏,这往往是通过押韵来实现的。押韵不仅使诗 A.欣赏者在诗歌的词句之外的广阔空间里没有限制地自由联想。 具有了音乐性,便于记忆,而且相同的韵脚本身构成了一种复沓,这就起到强调的作用,可帮助情感 B.诗歌欣赏过程中对诗人创作诗歌的动机、过程和方法进行的综合性思考。 和意义的集中。正因为如此,我国古代诗人、民歌手以及不少新诗人都是很注重押韵的。不过,有的 C.欣赏者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的内容进行补充和阐释。 人把押韵强调得过分甚至绝对化了,就难免适得其反。某些初学者把凑字找韵的顺口溜当成诗,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