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湘教版必修3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知识拓展】一、区域的概念和内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知识拓展 【】 一、区域的概念和内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 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1.区域划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体现了区域划分的客观性;“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则体现了区域划分的主观性。 2.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区域在地表具有的特征是:面积、形状和边界。例如,下面的甲国是印度,像一个倒三角一样插入印度洋 中,面积为297万平方千米,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成为印度与中国的界山。乙国是意大利,面积30多万平方千 米,像一只大马靴伸入地中海,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成为意大利与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的界山。 3.区域的区位特征 区域的区位特征即任何区域都占据一定的位置,并与周围的空间区域发生空间联系。如印度位于亚欧大 陆与印度洋之间,西邻巴基斯坦,东接孟加拉国,北靠中国。 4.区域的排他性 区域的排他性即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表现。例如,根据800mm、400mm、200mm年等降水量线,把 我国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那么,湿润区内部的年降水量都在800mm以上,这个特定 性质是其他三个区域都不具备的。 5.区域的层次性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这句话包含着另一层意思,即“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 一步划分为若干个下一级区域”。如东北平原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它又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等低一级区域。其等级层次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中国区域的划分 区域划分以地理和经济特征为基础。关于中国自然和经济地理特征的分析有大量论著。例如,北京大学胡 兆量教授在《中国区域发展导论》中就有比较系统的分析。他认为:南北差异是我国最重要的地区差异。南北 凝聚是我国最重要的凝聚方向。秦岭—淮河是我国划分南北的主要界线。秦岭—淮河以北和秦岭—淮河以南,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显著的差别。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大阶梯。在我国东西差异中,最突出的一条是东部比较发达,西部相对欠发达。

腾讯文库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湘教版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