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肃宁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肃宁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词在发展的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河北省肃宁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词在发展 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 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 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 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 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 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 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 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 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 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 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 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 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 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 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 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 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加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 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人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