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让信息技术走进学生心灵
让信息技术走进学生心灵 【摘要】:在学校里大部分学生学会的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本文根据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根据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让信息技术走进学生心灵 【摘要】 :在学校里大部分学生学会的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 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本文根据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实 践,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对如何提高此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兴趣提出 了一些观点,对如何教好这门学科使每个孩子都能在信息技术课中得到长足的发展作了一些 探讨,让信息技术课堂走进学生心灵。 【关键字】 课程整合、好奇、合作、比赛、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课,是动手加上动脑的实践课。我们应根据 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 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人文的课堂,应该是充满 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信息技术的层次性和实践性,提出由表及里、 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效益,从 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信息素养的人才。通过巧妙的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 他们爱学、会学、主动的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让信息技 术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软硬兼“失”入困境 笔者现在是进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二年,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要上电脑课的反应 是逐渐由外往内发展的。记得去年的三年级,也就是现在的四年级的学生,每个班都对电脑 课充满兴趣,甚至是带着兴奋的情绪,碰到偶发事件不能上的时候往往会很遗憾。到了高年 级,可以看出学生还是喜欢上电脑课,但是原因已经从最初的好奇和喜爱变成不想失去这一 节相对放松自由的课。 由于笔者所处的学校属于乡村学校,硬件设施不够完善,计算机房里的电脑只能提供最 多不超过一半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为了公平起见,教师设定了按单双周轮换操作的制度。三 四年级虽然仍旧存在一些学生霸占电脑的现象,但基本上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电脑,大家也都 会珍惜两个星期才有一次的与电脑的亲密接触,同事也能充分发挥合作精神,一起操作,一 起交流。但是五六年级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学生体形也相对较大,坐在后排位置的学生常常 无所事事,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可能对于课堂上练习和操作已经激不起兴趣,他们反倒宁愿 聊聊天、做做小动作等,不去争那原本就少的可怜的机会。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少了浓 厚的兴趣,少了积极性,少了活力,常常让课堂陷入单调固定模式的困境,课堂只属于那一 半都不到的少数同学。因为不是每节课都能用到电脑,一些学生甚至提出能不能带作业或者 不去上电脑课。结果自然是不能,可是学生失望的眼神对于教师来说不得不承认是个沉重的 打击,究竟怎样才能跨越那些硬件条件的缺乏,把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最初的“冲动”延续 得更长更久? 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源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 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并且,在小学阶段是否能培养起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对其今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