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论述题(完)复旦继教

管理心理学二、辨析题、材料题的复习重点1.霍桑实验的内容、结论和意义,以及霍桑实验总结出来的人群关系论的主要内容。内容:(1)霍桑实验于1924年~1932年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

管理心理学 二、辨析题、材料题的复习重点 1.霍桑实验的内容、结论和意义,以及霍桑实验总结出来的人群关系论的主要内容。 内容:(1)霍桑实验于1924年~1932年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 (2)霍桑实验是由国家研究委员会赞助的研究计划。 (3)内容包括:①照明实验②福利实验③群体实验④谈话实验。 结论:(1)生产条件的变化固然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但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2)生产条件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 (3)改善劳动者的士气(态度)及人与人的关系,使人们心情愉快地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这才是 增加生产、提高工作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意义:(1)霍桑试验的结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总结出来的人群关系论,第一次正式地把社会学、心理学引入到企 业管理领域中来。 (2)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 (3)在西方心理学界,梅奥被公认为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和管理心理学的先驱。 人群关系论的主要内容: (1)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霍桑试验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以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2)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决定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 霍桑试验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 (3)传统管理只注意“正式群体”问题。 霍桑试验还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 (4)霍桑试验还提出了新型领导能力的问题。 新型领导能力在于,通过职工心理需求的满足度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两重性表现在哪里? 科学性:作为其科学的一面,这是一种激励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1)马斯洛需要理论对人的需要的分类比较细致,符合人的需要的多样性这个特点。同时指出低级和高级需要的 差别,有利于把动物的需要和人的需要区别开来。 (2)马斯洛需要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3)马斯洛需要理论指出需要具有递进式发展的性质,每个时期有一个主导的需要出现,表明人在一定的时间里, 人的行动受这个主导需要的调节支配,这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不科学性: (1)马斯洛的观点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其哲学基础主要是存在主义。 (2)马斯洛的研究结果更多的是反映在西方社会的条件下社会里人们这方面的事实,这是有局限性的,不够科学的 3.人的气质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在评定人的气质时不能认为一种气质类型是好的,另一种类型是坏的。因为任何一种 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气质,要认清自己气质的积极 一面和消极一面;发扬积极的方面,克服消极的方面,在这样自觉的培养锻炼下,气质就会得到不断的改进。 (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取得杰出的成就。 (3)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要根据工作性质合理安排人。 (4)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行动。 4.决策行为中逆反意见的作用。 不同意见对于正确的决策行为,有重大意义: (1)不同意见的发表,实质上等于提出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案。

腾讯文库管理心理学论述题(完)复旦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