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第二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第二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梅贻琦:是“寡言君子”,也是治校大师①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自
极有绅士风度,平时总穿得很整齐,永远拿一把长长的弯把雨伞,走起路来非常稳重,甚至于拉警报 2021 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第二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的时候,周围人群乱哄哄,他还是不失仪容,安步当车慢慢地走,同时疏导学生。” 353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⑧因工作繁重,梅贻琦积劳成疾,1960年被确诊罹患癌症。他终身从事教育,毫无积蓄。新竹国 立清华大学为其垫付一部分治疗费,医院又酌情减少了一部分,还是不够。清华校友们商议募捐,半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年间募集台币65万元。躺在病床上的梅贻琦看到凝聚着爱心的募捐记录,“阅后半晌无语,后曾流 梅贻琦:是“寡言君子”,也是治校大师 泪颔首”。 ①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自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后,到清华担任 ⑨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溘然长逝。蒋介石特颁“勋昭作育”挽额一方,副总统陈诚送的挽 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成功地执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 联是:“崇朴学以黜浮华,实大声宏,盛绩久为文苑重;树良规而垂教泽,薪传火尽,道徽犹系国人 ②1931年12月,梅贻琦在清华大学发表就职演讲,这篇立言名篇中可圈点者极多。他说:“办 思。”梅贻琦的墓前广植梅花,刻石“梅园”,为于右任所书。清华海内外校友,每到新竹必去祭 学校,尤其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他又说,“一个大学之所以 拜。当地人士每日清晨也去凭吊,十年如一日,成为新竹一景。教育家蒋梦麟曾说:“中国崛起于近 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能发表这样今 代文明国家之林,(梅贻琦)厥功之伟,莫之与京(争强比胜)。” 天读来仍新鲜的“重要讲话”的人,才算是真正了解了教育的意义。梅贻琦任校长后,不到10年, ⑩梅贻琦之执掌清华,是清华之幸,也是中国之幸。 清华的面貌便彻底改观,声名鹊起。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③今天,我们可以随口列出清华很多杰出人物及其事迹,却很少提到梅贻琦。这跟他的教育风格 A.文章开头说“梅贻琦一生只作了一件事”,意在说梅贻琦所做的事虽然很少,但人这一生若能做 很有关系。梅贻琦用的是“黄老之治”,这种思想推崇黄帝时期的政治清明,发扬老子的清净俭约, 成一件这样的事,足矣。 奉行无为而治。“黄老之治”希望人尽其才,故梅贻琦治校也信奉让每个人充分表达,只要提出有利 B.梅贻琦主张“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说明他在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中不注 于清华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吾从众”;“黄老之治”奉行法度,故梅贻琦尊崇科学,科学即法 重校舍的建设,只注重人才的汇聚。 则;“黄老之治”奉行无己,故梅贻琦可以忘我地去服务。他说,清华的教师出名、学术成果出名、 C.人们提到清华很少提到梅贻琦,是因为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治校中,于是也就疏于学问的精 优秀学生出名,而校长却不必出名。 进。 ④梅贻琦的寡言少语使一般人或以为他严肃,或以为他谦和,或以为他没有主见。其实他并非不 D.第④段中陈寅恪的话既嘲讽了政府制定法令的多而不够谨严,又表达了对梅贻琦的寡言少语的欣 懂幽默,他的反应是才士也为之叫绝的。有人奇怪,那么多校长来来去去,为何独有他能在大师云集 赏。 的清华立足,梅贻琦回答:“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人愿意倒梅(霉)!”他的寡言也并非没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人欣赏,陈寅恪就曾说:“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 A.传记撷取梅贻琦治校、治学和生活方面的故事,展示了梅贻琦的寡言君子和治校大师的形象。 是最理想的。” B.梅贻琦主张“黄老之治”,奉行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因而他不注重学校的管理,而是注重学 ⑤作为一名学养极厚的物理教授,他自幼熟读经史,背诵如流,曾对朋友笑言:“假如有谁背诵 生的自由发展。 古经传有错漏,我可以接背任何章节。” C.文章第⑨段引用蒋梦麟对梅贻琦的评价,意在突出梅贻琦在近代教育事业上的巨大功绩,从侧面 ⑥不少人都能回忆起梅贻琦的律己。他做清华校长时,取消了原有的一些校长特权,不再让学校 丰富了传主形象,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 为他家中工人付工资,并拒绝领取包括手纸在内的一切免费供应。1943年,梅贻琦的母亲去世,当 D.梅贻琦由于寡言少语常常使一般人对他产生误解,但是也有很多人欣赏他的幽默,陈寅恪就是其 天,同事建议他不开联大常委会。他坚持照常“不敢以吾之戚戚,影响众人问题也”……这样的例子 中的一个。 举不胜举。1941年,美国空军来华抗日,急需大量翻译,梅贻琦号召联大外文系的男同学参军。1943 E.1941年,在美国空军来华抗日急需翻译的时刻,梅贻琦号召联大外文系的男同学参军,自己的儿 年,他又动员所有应届四年级身体合格的男生去当美军翻译官。在此期间,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虽然 子、女儿也加入到了抗日队伍中,这表现了他伟大的爱国情怀。 还不到四年级,却提前参军。女儿梅祖彤也随军做了护士。 6.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梅贻琦是“治校大师”的?请简要分析。 ⑦梅贻琦的风度令人难忘。学者何兆武在《上学记》中回忆:“梅校长那时候五十好几了,可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