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及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重点难点】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2。领会文

(完整word)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及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重点难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知识链接】 1.走近作家作品 张中行:(1909—2006.2.24),原名张璿,字仲衡.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 县一农家。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 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 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 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1949年后,任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 《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 《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2。题目解读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 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 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 协会顾问、中央 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 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3.知识建构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 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 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以 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 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典型的例子就是 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 4。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牵涉( )丁卯( )繁碎( )拖延( )简明 () 扼要( )规矩( )鞠躬( )搀合( )执笔( ) 冗长( )惟德是辅( )半儒半释( ) (2)解释词语: 诲人不倦: 颠沛流离: 不即不离: 晦涩:

腾讯文库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