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通识教育声乐教学发展趋势

通识教育声乐教学发展趋势一、通识教育理论概述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 1828年,耶鲁大学年度的《耶鲁报告》中第一次出现“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这一词汇。此后,学术界

通识教育声乐教学发展趋势 一、通识教育理论概述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 1828年,耶鲁大学年度的《耶鲁报告》中第一次出现“通识教育” (Generaleducation)这一词汇。此后,学术界对于“通识教育”的概念和内涵进 行了各种解释,但说法并不一致。如哈佛大学对“通识教育”进行了概念分析, 在其1945年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中提出:“通识教育”是让学生学习 怎样做完整的人、一名称职的社会公民。并且,哈佛大学认为“通识教育”和专 业教育是紧密相关的,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分开。 我国学者对“通识教育”的解读也多种多样。如大陆学者李曼丽认为:“通 识教育的目的即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利用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知识武装学 生,让学生可以用联系、全面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李曼丽看来,通识教 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目的是让大学专业教育覆盖面更广泛,让学生通过对非 专业性、非知识性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尽管“通识教育”概念并不统一, 但通识教育拥有多元化、非功利性、基础性等特征,这种教育也是一种处理人与 他人、环境和社会关系的教育,呈现出“人之为人”的价值属性。 (二)通识教育的内涵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认为通识教育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通识教育之“通”代表的是知识在意念层面上的“通畅”。通识教育 的“通”并不是指学生什么知识都通晓,这和现阶段很多教师鼓吹的“尽可能教 育学生一切基础性的知识”不同,事实上在互联网信息知识爆炸时代,学生也不 可能有精力和时间学会一切基础性的知识。我们所说的通识教育指学生必须要了 解和掌握知识领域的基本观点和学习的方法,尤其是方法和思维非常重要,学生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且从“学习知识”上升到“提 高见识”,能够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知识,在实践中检验、反思知识。此外,通 识教育也包括意识或者情感方面的“通”,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让学生成为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第二,通识教育之“通”也 指个人之“通”,面向的应该是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尽管从柏拉图、赫钦斯等 1

腾讯文库精编通识教育声乐教学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