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载体演变过程[修改版]
第一篇:档案载体演变过程我国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档案是商代的甲骨档案,之后又出现了青铜铭文档案、简牍档案、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等,再到后来一直使用到今天最多的纸张档案
第一篇: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我国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档案是商代的甲骨档案,之后又出现了青铜铭文档案、简 牍档案、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等,再到后来一直使用到今天最多的纸张档案。近现代以来,由于科技的发 展,档案载体种类日增多,档案的形式也日渐增多,出现了大量的以胶片、磁性材料以及光盘为载体的胶 片档案、音响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等。 (一)以甲骨为载体的甲骨档案 以甲骨作为原始记录载体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档案。主要产生于商代后期的占卜活动中, 273 多为盘庚迁殷到纣亡的年间的遗迹。甲,主要是指龟腹甲或背甲;骨,主要是指兽骨(如牛肩骨)。 内容广涉当时社会的阶级与国家状况、农业生产、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这种档案载体材料特殊,所以保存 年代久远。 (二)以金石为载体的金石档案 金石档案也称钟鼎文。一般是指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到西周,我国的青铜技术进入了繁盛时期, ,, , 青铜器质地坚固易于长久保存故统治者凡有大事记载便铸器铭文,以青铜器作为载体逐渐取代甲骨。 关于金文、钟鼎、金石的称呼,在古今的一些文著中曾有不同的理解和特指范畴,金石可以包括金属铭器 和石刻,钟鼎铭文或指金文,或又包括青铜彝铭与铁铸钟鼎铭辞,对周代青铜器铭文特称金文或金文档案, 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铁质钟鼎文档案,产生于冶铁业发展和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时期,大抵始于春秋阶段。 秦汉以后,石刻碑碣大量出现。现在人们所称的金石档案还包括诸如铁卷、金册等一些金属载体形式的档 案。 (三)以简牍为载体的简牍档案 我国古代以竹木为载体的公私文书,称为简牍档案。简指竹片,称竹。简由竹或木加工而成,通常是 “”“ ” 削成长条形,将写字的一面磨光;竹质的还要在火上炙干,这道工序叫做汗青或叫杀青,目的是使 () 其易于着墨和防蠹;牍指木片,称木犊、木札、木简。牍多用来书写契约、医方、历谱、过所通行证、 书信等。两者又可通称为简。形状狭长,稍宽的木简又称为方。中国古代纸张出现以前,简牍曾是一种主 1000 要的书写材料,最早约产生于先秦,历经春秋战国、秦汉,特别是从周代到汉代余年之间多用竹片和 木板撰写文书与保存档案,直至东晋末年(5世纪初)纸张普遍应用后才基本绝迹。 (四)以丝绸为载体的缣帛档案 缣帛作为书写载体材料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织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缣帛档案的

![档案载体演变过程[修改版]](https://wkimg.docs.qq.com/img/bnmtZKym6U8VekNgh22ti.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