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运用资料比较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2.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3. 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5.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 用 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限, 指 出北方的地区的范围。 2. 通过阅读资料、地图,能过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 及 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提高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3.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北方地区发展旱作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 理 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培养 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北方主要农业区及其主要农产品。 2.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的措施。 【评价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 能够将地理事物放到准确的位置,并借助地理事物 目标1 指图描述评价 描述北方地区的范围。 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后,读图分析出北方地 读图分析评价 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目标2 通过分析齐齐哈尔、延安、石家庄的气候特征,比 较 对比分析评价 区域内部气候的差异及成因,认识到自然地理要素间 的 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问题分析评价 能够根据自然环境的特征,认识到北方地区发展的 是旱作农业,并分析出自然环境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 响。 目标3 能够通过“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影响”活动, 活动探究评价 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认识到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