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手语和口语姿势功能的对比分析
香港手语和口语姿势功能的对比分析摘 要:摘 要:姿势,作为非言语交流和言语交流的重要工具,在香港口语和手语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本文首先对符号姿势、隐喻姿势、敲打姿势和指示姿势进行分类阐述,从而就姿势的交
香港手语和口语姿势功能的对比分析 摘要:摘要:姿势,作为非言语交流和言语交流的重要工具,在香港口语和手语中扮演 着不同角色。本文首先对符号姿势、隐喻姿势、敲打姿势和指示姿势进行分类阐述,从而就 姿势的交际功能、省力功能、方式功能以及情感态度的呈现对香港手语和口语姿势功能进行 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关键词:关键词:姿势;香港手语;口语;对比分析 1. 引言 姿势通常使用手、头及胳膊等肢体器官进行非言语交流,或与言语交流结合进行非言语 交流。口语是指成功交际而发出的自然话语,而手语则通常使用手部来交流,同时伴有手型、 方向、手部动作、胳膊或身体、以及面部表情等来代替声音交流从而表达言语者的思想和情 感。姿势是人际交流必不可缺的工具,发出与接收几乎同时进行。但并非只有聋哑人才会使 用姿势,正常的口语交流也同时伴随姿势的产生。 在香港手语和口语中,姿势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姿势是聋哑人交流的必 备工具,因为聋哑人或失去听觉或无法言语或两者皆失,所以必须使用手语这种视觉空间模 式的语言体系交流。对聋哑人而言,姿势虽为非言语交流的一种形式,但其词汇量大且语法 体系完整。另一方面,姿势在正常的口语交流中,通常与言语同时进行。因此,姿势既是聋 哑人交流的必备手段,也是维持口语交流的重要方式。只有使用姿势,才能直观有效地表达 丰富多样的思想情感,但姿势在手语和口语中表达的内容和扮演的角色却不尽相同。 2. 姿势分类 2.1 符号姿势 符号姿势与话语的内容和词意关系紧密,可以自然表达出言语者的情感观点。因此,符 “” 号姿势通常是最显著最直观的表达方式。比如:在香港手语中,剪切的姿势是一个人将左 手朝上放平,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开而其它三指合拢像剪刀剪布般平于左手前剪过。所以言 语和对应的符号姿势完全表达出言语者的思想。 2.2 隐喻姿势 语言中的隐喻主要指将所描述的人或物用另外一种拥有相似特征的人或物来代替描述 的一种语言行为。一种隐喻姿势通常使用一种具体的隐喻来代表一种抽象的事物。隐喻姿势 “” 可用画面表示,有时与符号姿势极为相似。比如:在香港手语中,时间是一种抽象概念。 姿势是左手握拳朝下放平,右手食指敲打左手手腕处带手表的位置,因为言语者通常会看左 手的腕表来确定时间。这种具体的行为在香港手语中可用来表达抽象的概念。例如: “NgauTauKk()”“” 牛頭角是香港的一个地名。为了描述抽象的地名,可以根据该词牛头角 “”“” 里两个具体单词的意义分别用这两个具体的姿势牛加头来表达。这种直观又具体的姿势 复合词也可以用于表达抽象的地名。在香港手语中,很多地名都使用具体词语姿势来表达。 “”“”“”“”“”“”“”“” 如:中环(中加地区)、北角(北加角)、跑马地(马加地区)、大角咀(大加牛)、 “”“”“”“”“”“”“”“” 深水埗(水加深)、苏屋(苏加屋)、彩虹邨(颜色加屋)、黄大仙(黄色加佛) 等。 2.3 敲打姿势 敲打姿势是指一种有规律的声音或动作姿势。敲打时的手部动作通常与言语的节奏吻合, 短而快,且采用相同的动作,通常为手部的简单敲击,或胳膊的前后、上下移动。例如:在 “” 香港手语中,打字的姿势为:左右手轮流上下敲动,即为使用手和手指上下敲击电脑键盘 的姿势。 2.4 指示姿势 指示姿势指言语者可用姿势指出物体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或可指代抽象没有现实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