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探讨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式,它能够为学生通向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探讨 摘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式,它能够为学 生通向社会搭建桥梁,能够加强学生与社会活动的联系,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促进学生 综合能力的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基于此,从小学教师的角度出发,分析探究小学综合 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教学;综合实践课;社会生活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新的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综合实践课 程是根据国家要求开设的新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 获得经验和教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好地与社会生活接轨。 一、从家庭生活入手,进行基础实践活动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好动,其生活半径主要是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校园生活 更关注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而家庭生活更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除校园生活外,家庭生 活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增加生活经验、联系社会的有效平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 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所以,要从家庭生活入手,由父母引导 学生,进行基础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比如,在教学妈妈的微笑时,教 “” 师可以将学校课堂和家庭生活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回忆妈妈每天在家里要做什么,回忆妈 妈的样子以及特点,回忆与妈妈开心的经历,然后将这些经历记录下来,并举办演讲比 赛,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妈妈辛苦的故事。在课程结束之后,布置作业,放学回家之后要帮 助妈妈,分担家务,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孝顺父母。 二、走进校园生活,获得实践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年级的学生具 有懵懂天真、依恋心理较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与社会接触少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 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从一年级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循序渐进,从校园 生活逐渐过渡到社会生活,获得直接实践经验。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校园 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选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 己的想法和观点,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到实践过程中,获得实践经验。比如,小书包是每 [1] 位学生必备的、熟悉的物品,在教学我的小书包时,教师可以采用互动的形式,让学 “” 生观察自己的书包,观察它的形状、大小、颜色,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在总结出 书包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动手参与,自己画出理想的书包,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通过实践 活动,加深学生对书包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腾讯文库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