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衡阳市八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请注意: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
衡阳市八中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请注意: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 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 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 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2.某班学生看到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介绍“这是一个帝 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 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于是就此展 开了讨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下列说法的对错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 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丙对,丁错 3.《唐律疏议·名例》篇中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 而成者也。”对这句话的本质解读准确的是 A.德礼是政教的根本,刑罚是政教的辅从 B.德礼和刑罚相结合,构成完美的唐朝法 C.唐律融合儒法思想,重视道德教化作用 D.唐律以教化为目的,体现德主刑辅特点 4.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 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追 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 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寒素洁北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5.《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 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 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 这体现出 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B.政治理性化色彩凸显 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6.“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 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7.《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 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