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不全
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瓷之路丝绸与陶瓷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瓷之路 丝绸与陶瓷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两件宝物,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 和价值观念。伊斯兰民族用中国的大青花瓷盘盛饭装菜,菲律宾等民族将中国陶瓷作为神物 顶礼膜拜,非洲人将中国瓷器装饰于清真寺、宫殿等建筑上;古罗马人将中国的丝绸奉为上 流社会和贵妇的奢侈品,并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引发了一场丝绸与道德之间的争论。丝绸与陶 瓷作为物质产品出现,其意义不仅只作为可用、可穿之物,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 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陶瓷之路”发端于唐代中后期,是中世纪中外交往的海上大动脉,也有人将这条海上商 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唐代中后期,由于土耳其帝国的崛起等原 因,“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开始削弱。“陶瓷之路”的起点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沿东海、 南海经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非洲的东海岸或经红海、地中海到埃及等地;或从东南沿海直通 日本和朝鲜。唐代史书记载,唐代与外国的交通有七条路,但主要是两条:安西入西域道、 广州通海夷道,即“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唐代商业的繁荣不仅从长安体现 出来,在东南的扬州也更是如此,扬州时有“雄富甲天下”之美名,否则就不会有李白之“烟 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如果说陆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宗教 的虔诚,那么“陶瓷之路”则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同时也为殖民掠夺打开了方便 之门。 “陶瓷之路”是日本古陶瓷学者三上次男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作为日本中东 文化调查团的重要成员,在埃及福斯塔特(今开罗)的考古发掘,彻底启开了这位对中国陶 瓷有迷恋情结的人的心扉。于是他将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对中国陶瓷的考古成果,著就了《陶 瓷之路》这本影响世界的陶瓷著作。他在日本和世界陶瓷学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陶瓷之 路》同时也让世人再一次了解和认识了这个与中国同名的“china”。 陶瓷与丝绸作为中国两大物宝,也为中国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然而 这两条路的命名都为西方学者所为,的确值得国人好好思索一番。在国外,瓷器、景德镇与 中国是一个概念,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但到了近代,与国外相比,陶瓷业却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