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点分类练习卷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 岳麓版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福建龙岩质检)宋太祖在建隆三年立下戒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苏轼说:“自建隆以来,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福建龙岩质检)宋太祖在建隆三年立下戒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苏轼说:“自建隆 以来,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这表明赵宋王朝( ) A.倡导革新除弊朝风 B.鼓励文人直言进谏 C.高估文人议政作用 D.放弃控制文人思想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宋朝不刑杀文人和上书言事者,没有涉及政府革新除弊的措施,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 知宋代对于文人和上书者很宽容,可知其目的是鼓励文人直言进谏,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可知宋代统治者不 惧上书者,鼓励文人议政,不能体现其高估文人议政的作用,故C项错误;封建政权对于文人思想都有所控制, 宋代鼓励文人议政不能反映其放弃控制文人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8·江西南昌模拟)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政事堂囊括 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据此可知( ) A.宋代最高行政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B.宋代的专制皇权受到严格的制约 C.政事堂为宋代前期全国最高的决策机构 D.政事堂的设置成为宋代冗官现象的根源 解析 分权制衡是指权力分立互相制约,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事堂限制皇权的内容, 故B项错误;从材料“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 议由皇帝亲自主持”,可知政事堂主持中央政府的日常工作,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政事堂导致机构臃 肿,官员冗多,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7·河北石家庄质检)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 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 地区 时间 赴试人数 分配名额 录取比例 庆历中 200 4 50∶1 平江府 (苏州) 绍兴二十六年 2000 13 153∶1 绍兴二十六年 3400 62 56∶1 福州 淳熙十年 15 000 62 242∶1 开禧间 18 000 54 333∶1 A.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B.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 C.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

腾讯文库2018-2019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