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黄山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词五首》教案(第2课时)教学内容年级学科语文教学课时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课 型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2、感悟作品
《词五首》教案(第2课时) 语文 教学内容 年级学科 教学课时 共2课时第2课时 课型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目标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 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检查导入: 检查学生背诵默写。 二、学生自学其他三首。 1、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 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 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 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 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 纳。 2、通读这三首词,讨论大意。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文章大意: 《渔家傲》 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 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 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 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 思想之泪。 《江城子》 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 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 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 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 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破阵子》 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