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考语文不考语法的几点看法

对中考语文不考语法的几点看法从事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近年来中考语文不再考语法。人教版初语新教材在每册的《说明》中,都明确注明各册教材“汉语知识短文安排在最后”,“学生结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实践随意

对中考语文不考语法的几点看法 从事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近年来中考语文不再考语法。人教版初语新教材在每册的《说 “”“ 明》中,都明确注明各册教材汉语知识短文安排在最后,学生结合阅读、写作、口语 ” 交际的实践随意阅读,不考试。 “” 这些汉语知识第一册有:汉语和汉字;形声字;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字;什么是词汇; 单义词和多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褒义词和贬义词;比喻;比拟。第二册有:各种词性和 反问、排比修辞。第三册有:短语及短语的类型,短语的扩展,夸张、设问。第四册有:句 子和单句;句子的成分和句子的主干;句子的用途;对偶、反复。第五册有:复句。上文所 列出的这些,都是新教材在《说明》里明确注明不考的内容。那么初中语文教学究竟需要不 需要语法,考语法和不考语法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本文就此想谈谈笔者的拙见,以期引起语文教育界的注意。 众所周知,语法是语言的组合规则。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组合规则即语法。无疑要想尽 快掌握一种语言,熟练地运用该语言的语法将会事半功倍。因此,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迫 切需要教语法,学生也迫切需要学语法。语文教师不熟悉语法或不教语法而能把语文这门课 教好是不可思议的。拿英语来说,现在各中学的英语教学基本上讲的都是语法,考的也大都 是语法。试想如果英语不教语法,那它还有什么内容可教?走进书店,各种英语语法书籍随 处可见,但你能找到一本汉语语法书吗?由于书店里买不到汉语语法书籍,中学语文又不教 或不考语法,致使学生学了十几年语文还是不能规范地使用汉语。因此,我认为不教语法不 考语法乃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误区。这个误区造成的弊端如下: 1 .不利于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不可否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选入课本的文章都要求学生能读懂,掌握其精 神实质。而对于课文实质的把握又离不开各种汉语语法知识。如: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八十 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荣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 世人面前。(江泽民《中国共产党奋斗八十年的业绩和基本经验》,初语第五册)这个句子 较长,成分较多,如果学生不了解词组和句子成分的有关知识就很难领会其主要意思。显然, “”“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岁月业绩展现。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八十年的峥嵘是定语,如同 ”“” 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是一个介宾词组用在动词展现前作 “”“”—— 状语;在世人面前也是一个介宾词组,用在动词展现后作补语这些都是句子的次 要成分。这样一分析,学生对这一句子的意思就会一目了然,否则就很难准确地领会其主要 意思。所以就这个句子而言,词组和句子成分的有关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2 .不利于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实际上,衡量一个学生乃至一个成年人语文水平 的高低,作文能力就是一个重要标准。而目前我国中学生作文的突出毛病是错别字连篇,辞 不在意,病句多,常见的修辞格不会用,更谈不上有什么文采可言。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平 “”“”“” 时作文训练得较少外,不会语法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有的学生的地得不分。如果 “” 句子成分学得较好,就应知道的字前的成分是起限制作用的,它后面一般跟名词或代词; “”“” 地字前的成分是起修饰作用的,它后面一般跟动词和形容词。得后面一般是附补充 说明的内容,在语法上常是补语的标志。事实上,许多学生甚至于成年人对这三个助词的用 法都不甚明了。这是多么可悲的现实啊!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学生,在一篇文 章中至少用上两至三个成语,再使用一两个像比喻、拟人等常见修辞。可这些起码的要求, 很少有学生能做到。他们写出来的语言总是干巴巴的,缺少生动感。这些恐怕与不学语法,

腾讯文库对中考语文不考语法的几点看法